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人间/写实

把心思密密织进每一处细节

百年服饰诉说社会变迁

童装绣饰,一针一线都融入母亲的殷殷希望
倒大袖旗袍上衣
是参观,更是学习
年轻少妇为出远门的丈夫制作的寄托思念的荷包、香囊

  ●王国海 文/摄

  旗袍长短和思想开放有关、童装绣饰蕴含着教育功能……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服装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江南韵”馆藏江南服饰展中,共展示了96件(套)清朝、民国等不同时代妇女、儿童服装及服饰品。可以说,百年服饰,诉说着社会的变迁,也对宁波百年红帮裁缝发展作了诠释。

  旗袍长度反映思想开放程度

  “经济学家研究认为,妇女的裙摆越短,说明经济越发达。其实,反映在旗袍上,也有类似的道理。”宁波红帮文化研究所所长冯盈之介绍说。

  旗袍流行于上世纪20、30、40年代,其中以30年代为甚。

  “你们看,这些旗袍裙摆、袖子,越来越短,开叉越来越高,说明思想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了,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变迁。”

  上世纪30年代,国家提倡简朴生活,旗袍又有所改良,冯盈之说,“先是女学生的学生装改成了短衣长裙,一般妇女的服装也改成短款上衣,而且袖子从倒大袖,慢慢在40年代改成更方便生活的小袖。”

  冯盈之说,中国服装里的女装无论款式还是色彩,都十分夺目,是服饰文化中最为浓重艳丽的一笔。与男性服饰相比,女性服饰不仅丰富多彩,而且生动多变,引领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服饰风尚。

  童装绣饰蕴含着教育功能

  在展厅,十余件精美的红色童装特别引人瞩目。

  “童装是成人服装的缩小版。我国民间,家长常给婴儿穿贴身的黄棉袄,给儿童穿大红大绿的衣裳。这里展出的大红童装比较多,因为当时生活困难,红色辟邪,家长希望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冯盈之说。

  一件童装,尽情施展着母亲的文化涵养及女红造诣。母亲们精心描绘动物、植物、文字、图案,一针一线都融入了母亲的希望。“很多童装都绣有和合二仙,这其实就有一定的教育功能,母亲希望孩子的成长环境是和谐的,祝愿孩子的成长是平和的。”

  再细看展出的帽子、围涎、斗篷、坎肩、肚兜等饰物,有麒麟送子、连生贵子、长命百岁、龙凤呈祥、福禄寿等创意,而且女红竞技斗艳,创意层出不穷。

  老底子人的生活很精美

  “过去的人生活很精美,很有仪式感。”这是很多参观者的共同感受。

  这里的每一件小小的日常物品都是如此精致、秀美,比如,年轻少妇为出远门的丈夫制作的寄托思念的荷包;男女互赠以表衷情的香囊、帕袋;女人涂脂抹粉用的粉扑;冬季御寒的暖耳、手筒;表示达官贵人、文人雅士身份的扇套;操针弄线的针线包、存放钥匙的袋囊、盛装眼镜的眼镜套等等,无不追求秀雅和寄托情思,体现当时人们对美无处不在的追求。

  最能反映仪式感的是一件清代黑底桔黄绣花命妇服,“用金丝绣边,开叉处是如意花纹,绣的纹饰都是寿桃,看得出这是在祝寿时候穿的服装。”冯盈之特别介绍道,“古代绣一件龙袍金丝都是以公斤计算,这件衣服虽然不知道用了多少真金,但应该是非常贵重的,而且能穿着这件衣服的应该是有相当身份的。”可见当时人们对生活是多么用心,总把心思密密织进每一处细节。


浙江工人日报 人间/写实 00004 百年服饰诉说社会变迁 2016-11-26 2 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