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服务基层

——青田县职工业余学校

职工教育的鲜活样本

—— 年均培训人数达3500人;
—— 浙江省工会就业培训(实训)基地;
—— 全国工会就业培训基地;
—— 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青田分校;
—— 全国工会职工教育先进单位……
青田县职工业余学校始建于1956年,已有60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青田职工业余学校紧跟时代发展大势,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勇立潮头,成为青田侨乡职工培训一个沉甸甸的金字品牌。

  一、以需求为导向,紧跟趋势求新求变

  今年9月的一天,来自方山乡的裘信男走进青田县职工业余学校,算起来,裘信男已是第三次走进这儿学习。第一次是在2001年,当时青田正出国热,初中毕业的他准备投奔在西班牙经商的姑姑,来到学校参加西班牙语的培训;10年后,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他回国创业,回到老家创办了一家田鱼养殖基地,当时县职工业余学校刚好开设田鱼养殖的培训班,有省里来的专家现场面授,这对刚刚回国创业的裘信男来说,不啻是及时雨。而这次前来,他是要报名参加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班,为他基地的田鱼做线上营销。

  裘信男的经历不是孤例,他是参加过青田县职工业余学校职业技能培训的成千上万学员中的一个代表,也是青田县职工业余学校以需求为导向,紧跟趋势求新求变的一个生动缩影。

  青田是侨乡,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大批青田人到欧洲谋生,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新世纪初期,出国形成高潮。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适时开办外语培训班,有德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考虑到成人学员的时间情况,因人制宜地开设白天班、晚上班和周末班,同时开办的班级有10个之多,最多时年均培训上千人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田人出国大多是在餐馆和工地就业,学校就根据需求,开设了以培训厨师、餐厅服务员、电工、砌筑工、蔬菜园艺工、家政服务员为目标的班级,一批批的青田人经过学校的短暂培训后,奔赴海外谋生创业,学校还因此被省人事劳动厅确定为“境外就业培训基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的提升和青田县华侨要素回流工程的实施,许多青田华侨纷纷回乡创业,为了让子女加强与祖国的联系,今后能在祖国顺利地发展,许多华侨都想在假期把子女带回国学习汉语。针对这种变化,早在2005年,学校就开办“中国根华裔子女汉语夏令营”,迄今连续举办12期。今年夏令营,营员来自20多个国家,有181名之多。

  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生活在提升,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也在变化,许多曾经是社会需求旺盛的职业技能,没过几年就变成明日黄花。比如青田职工业余学校在10年前开办的砌筑工、蔬菜园艺工培训,曾经是全市唯一开办的专业,除了青田本地生源外,还吸引了丽水其他县市、温州、金华等地的人纷至沓来,学校开办的这几个专业炙手可热。然后几年后,渐渐趋冷。青田县职工业余学校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变化,总是紧扣时代的脉搏,牢牢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时地调整办班策略,以变应变。现在,学校开办的鞋业制作、创业培训、民俗经济、居家养老、家政服务之月嫂、保育员、营养师、保健推拿师、保安员等专业,成为人们的热门选择。

  现在的青田县职工业余学校,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形成了技能培训、技能帮带、技能竞赛、技能晋级“四位一体”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格局。“以需求为导向,紧跟趋势求新求变,是我们学校在社会的发展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她不仅为青田侨乡的职业技能培训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职工教育贡献了一个鲜活的样本。”青田县总工会主席朱秀龙说。与许多地方的职工业余学校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走向式微甚至消亡不同,青田职工业余学校发展壮大,逆势飘红,作为县总工会主席,朱秀龙深感欣慰。

  二、以创新为动力,念好“六字真经”

  学生,没有;经费,没有;老师,全校编制2人。除了空荡荡的2000平方米的校舍,这个职工业余学校实在有点“业余”!当丁贞雄接手这个“业余”校长时,他自嘲自己很“寒酸”!

  而现在,在册编外教师8名,40多名外聘兼职教师、2000平方米的校舍、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餐厅服务员培训操作室、舞蹈训练房、养老护理实训室、电焊工等实训设施和场地一应俱全。

  “唯有创新,才能与时代并存。”丁贞雄说,丁曾获得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先进个人,获得省级、县级荣誉无数。从上世纪末开始担任校长,他在这个岗位已干了19年。这19年,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社会生活变化最为剧烈时期。他带领的学校不仅没有被时代大潮所吞噬,反而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创新,在不断创新中,学校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这就是上挂、横联、下伸。

  上挂。面向全社会的职工业余学校,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社会需要什么,就输送什么。课程涉及面广,需要的老师也是涉及方方面面的专家行家。而学校老师加上后勤人员总共才几个人,怎么办?上挂!向高等院校要资源!

  思路一变天地宽,劣势一下子变成了优势。职工业余学校积极争取与有关院校联系,通过上挂随时可以请到专家学者来授课,挂靠他们同时也提高了办班层次。就以近两年为例,学校与丽水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等合作开展了民宿经济培训、创业培训等等,与杭州相关院校合作开展了学历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十多年来,合作过的大专院校有十多所,从大专院校聘请授课的教授、讲师达数百人次。

  横联。职工业余学校是一所“业余”学校,没有固定的生源。要生存,首先要解决生源问题。那么,生源在哪里?横联!现在学校已与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农办、扶贫办、就业管理服务处、农业局、林业局、移民办、残联、宗教事务局、侨联、民政、教育局、建设局、团委、安全监督局等20余个部门建立了横向联系,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合作,利用各部门的政策、资金、生源、网络的优势和作用,开展各种企业职工、移民、农民工转运等免费技能、学历等培训。争取到了生源,也就争取到相关的培训经费。

  下伸。考虑到企业职工、农民工来城不便等实际困难,学校就把培训服务送到企业、农村家门口,彻底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乡镇、社区、农村、企业的积极性,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农民工,职工自身的需求、企业用工的需求,组织生源,把班级办到乡镇、农村、企业去。仅去年,学校下伸办班累计60多个班次,其中ABC鞋业、青山钢铁、各乡镇居家养老等企业培训职工就达2800多人,这大大节约了企业的经费,解决了农民工、企业职工的工学矛盾,深受各界好评。

  上挂、横联、下伸,这“六字真经”,归结到一点,就是联合办学。通过联合办学,拓宽了办学的思路,整合了资源,节省了经费,提高了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在,“要培训,找业余学校”已成为青田广大市民和主办培训的各机关单位的首选,青田职工业余学校已成为青田县成人教育培训中心,也成为各部门所依赖和信赖的教育培训中心。

  ■赵国新


浙江工人日报 服务基层 00004 职工教育的鲜活样本 2016-12-30 2 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