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职业·教育

工学零距离

这样的模具学院你是否想上?

  ■记者杜成敏 通讯员姚敏明

  走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模具学院,如果没有学校特有的塑胶跑道的提醒,会让人误以为进入了一家大型企业。

  “在这里,教室变成了车间,学生变成了‘工人’,企业搬进了学校,实训就是生产,一切都是动真格。”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模具学院副院长汪建武说。

  该现代模具学院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更好地实践现代学徒制,于2007年从宁波市本部正式搬迁至被称为“模具之乡”的宁海,10年的办学实践,校企融合的不仅仅是外观,还有学和做。

  在该现代模具学院的实训基地里,有两家上规模的企业分部,分别是宁波市华宝塑胶模具有限公司、宁海县阳超模具厂。两家企业的实力都不俗,他们直接把工厂搬进了学校,与实训基地“合体”,建成了占地8000平方米的“教学工厂”。这里,随处可见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设备:世界顶级的石墨加工中心、国际先进的三轴和五轴加工中心、成排的电火花成型机……

  “光我们公司的设备,就投了2000万。”华宝模具研发中心总监尤建国说:“学生随时可以使用这些设备,拿来实训练手。”

  在教学工厂的一台数控车床前,两位学生正在加工汽车轮毂,这是一批数量为24个的订单。

  “这些轮毂都是高端汽车的个性化定制产品,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和加工,由于客户要求不同,因此轮毂的规格比较多,每种规格数量较少,特别适合进行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对复杂产品的数控加工能力。”指导老师徐生说:“学生经过这种生产性实训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达到企业熟练技术工人的水平。”

  在这里,学生和企业员工一样,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分不清他们的身份。学生实训的产品,是对外承接的真实生产任务,必须满足客户要求,保质保量。

  合作企业的设计部门也在“教学工厂”内,与车间一样,从设计师到学生都坐在一起办公,很多学生毕业后就直接留下来变成了员工。

  毕业刚满一年的陈耀坤,已经是设计部骨干成员。“单论设计水平,他已经超过了一些‘老师傅’。”设计部总监李香芬评价说。

  “现代模具学院的毕业生,在工作一至两年后,基本能成为独当一面的能手,而一般企业其他骨干员工的培养周期,大约在三四年时间。”尤建国说。

  这是因为学生的实战经验在前移。

  从大二开始,现代模具学院就会挑选一批特长生进入“教学工厂”进行“真产品、真环境、真考核”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学生会在各个岗位上进行轮岗实训,由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轮流指导,实训成绩两个星期考核一次。学期结束后,成绩合格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岗位“定岗”,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顶岗实习,并发放实习补贴。如果成绩不合格,则被“辞退”回到学校重新学习。

  在“真产品、真环境、真考核”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在校期间就具备了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刚落幕的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竞赛中,由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张永强、陈真、孙庆文三名学生组成的浙江代表队,在徐新华和胡宏伟老师的指导下,获得了大赛一等奖。

  模具是老牌专业,在全国41所高职队伍的竞争中夺冠并非易事。队长张永强说:“因为平时经常跟着企业师傅在教学工厂学习实操技能,对企业工作环境和流程了如指掌,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了我们的一大优势。”

  因为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现代模具学院的毕业生深受当地园区企业的欢迎,纷纷开出高薪聘请,包吃包住月薪5000元以上的标准已司空见惯。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蔡泽伟说:“现代模具学院‘教学工厂’和‘现代学徒制’的办学实践,从根本上来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紧密对接的结果,这也是我们今后要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


浙江工人日报 职业·教育 00003 工学零距离 2017-06-23 2 2017年06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