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理财·消费

幸福生活 离不开“乐价比”

  ■潘玲芳

  自从结婚以后,为了还房贷,我逐渐改掉了婚前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开始了精打细算的“性价比”生活。

  “性价比”,讲究的是科学理财。以生活用品为例,不是生活必需的,能省则省。冰箱冷冻效果不好,先生屡次抗议换新,我都以没坏为由拒绝了。去超市都是瞅着特价才采购,先生爱喝牛奶,正价的牛奶从来不买,只买那种快过期的“买一送一”,特别有“性价比”。

  先生爱好运动,经常会跟朋友们去操场打球。后来得了腱鞘炎,手腕时常疼,使不上力,从此远离了篮球。没想到一个月后,先生居然长了小肚腩。于是我鼓励他去夜跑减肥。没跑两天,他就松懈下来。他喜欢群体活动,看朋友经常参加户外骑车活动,很是羡慕。于是旁敲侧击地告诉我,他也想去。我算了算自行车和装备的费用,认为此项运动性价比不高,愣是没同意。

  一天,他又讨好似的对我献殷勤,我享受着他的肩部按摩,听他小心翼翼地说:“老婆,给我买辆山地自行车好吗?”我一听他这个要败家的节奏,断然拒绝。“买个二手的就行了,我跟朋友们一起去夜骑。”我还是严词拒绝。任凭先生怎么说,我都咬定不同意。先生为此闷闷不乐。

  一次,我去看望堂姐,刚上小学的侄女拉着堂姐去新华书店,她看中一个杂志合订本,让堂姐买。堂姐迅速用手机一查,这本书有电子版,不到5块钱,下载到iPad上看,也是极好的。新华书店不打折,全价30元,堂姐嫌贵。侄女不依,很坚持:我就是喜欢纸质版的书,喜欢闻淡淡的油墨香,喜欢在书上做笔记。用iPad看书还伤眼睛呢,看书就不伤眼。没有“性价比”,可是有“乐价比”啊!

  “乐价比”?这小妮子竟然创造出这么有创意的词汇。如果说“性价比”是商品品牌、性能与金钱之间的比率,那么“乐价比”,应该可以算是商品价格给我们带来满足和快乐感的比率了吧?

  堂姐跟我也是精打细算的“性价比”控,用钱在计算生活。比如买衣服,我俩都是换季打折的时候入手,当季的衣服能不买则不买。这样衣服只能等一年才能穿上,等到可以穿的时候,新鲜感和期待感早已荡然无存,而这衣服虽是新的,却已过时。穿新衣的快乐指数直线下降。

  堂姐思虑许久,最后还是买下了书。侄女欢天喜地,对这书是爱不释手。也因为她爱好阅读,爱做笔记,侄女的作文屡屡获奖。

  我反省自己长期以来的“性价比”观:为了追求“性价比”,失去了生活中的很多乐趣。于是,我决定慢慢改变,以快乐为主要目标,去衡量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凡事算算“乐价比”!


浙江工人日报 理财·消费 00003 幸福生活 离不开“乐价比” 2017-06-29 2 2017年06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