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人文

磐安榉溪:婺州南孔探文脉

  磐安县居金华之中,堪称浙江“腹地”。磐安榉溪村历史悠久,村以溪名,村民傍溪而居。全村现有360户、1130人,户主全部姓孔,为江南孔子后裔最大聚居地。

  孔氏后裔聚居地

  小村群山环绕,山川秀丽,环境幽奇,保存完好的几十幢百年民宅原汁原味,犹如世外桃源,其中尤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榉溪孔庙保存得最为完整。

  榉溪村始祖是孔子48代孙孔端躬,800多年前金兵侵占山东,孔端躬与他父亲孔若钧和大伯孔若古等,追随宋高宗赵构逃到江南。孔若古与儿子定居衢州,史称“孔氏衢州南宗”。孔端躬与其父继续追随高宗前往明州(今宁波),路过磐安榉溪时,孔若钧由于长途跋涉,积劳成疾,在此病逝。孔端躬安葬老父后,见榉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又目睹朝廷腐败,奸臣揽权,于是丢官弃禄,隐居榉溪,从此开创了榉溪孔氏一脉。

  婺州南孔文脉存

  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宋理宗感念孔氏追随之功,颂旨在榉川南岸杏坛园前建造孔氏家庙,并赐“万世师表”金匾。孔氏家庙坐南朝北,前有榉溪环绕,遥对金钟山,整座建筑以中轴线贯穿,由门楼、戏台、开井、前厅、穿堂及两小天井、后堂组成。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孔,孔氏家庙建成后,元、明时期均由官府负责进行维修。清统治者以异族入主中原,为了巩固政权,加倍重视尊孔。清初时,榉溪家庙一度毁于兵燹,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为了突出“道统”,重修时保留了宋、元、明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元素。300多年来,孔氏家庙逃过两次劫难:日寇侵华,铁蹄未及地处偏僻的榉溪,孔氏家庙得以幸免兵火。“文革”浩劫,因村民皆是孔氏后裔,只封存了家庙,主体结构得以幸存。故虽历300多年风霜雨雪,门口匾额上“孔氏家庙”四字仍依稀可辨。

  走进880平方米的家庙,只觉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朴实森严。那84根屋柱下的柱石,分别保存着宋、元、明、清四朝式样,更是历史沧桑变更的真实写照。

  戏台为轩阁式结构。前厅、后堂五开间,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小天井地面全用均匀的鹅卵石铺设。孔若钧坐像前悬“如在”匾额,寓意“孔子精神永世流传”;像侧对联“脉有真传尼山发祥燕山毓秀,支无异派泗水源深桂水长流”,表明婺州南孔与曲阜、衢州孔氏同源同脉。

  枝繁叶茂“太公树”

  走在村里几百年的卵石路上,颇有穿越到明清时代的感觉。路过一家门首,被一位77岁的老太太热情地拉住闲话。老太太说,她百岁老父现居香港,儿子在镇里当干部,孙子研究生毕业,加盟杭州一家律师事务所,孔氏后裔散居全国,村里像她这样的人家不少。

  村后钟山后坞有2000年重修的孔端躬墓,墓侧有一棵大树。这株高34米、胸围5.6米,5名同行女士手拉手才能勉强围住的桧树,枝繁叶茂,树冠直径20多米,名列浙江省“十大古树名木”之三。据当地史志记载,此树为桧树,也有资料说是与桧树同属“扁柏科”的南方红豆杉,反正均为珍稀树种。是800多年前孔端躬从山东孔林带来、亲手种下的,因此被当地村民亲切地叫作“太公树”。

  目前磐安尚未通铁路,游客可乘高铁到义乌,再换乘中巴到榉溪。不久的将来,金(华)台(州)高铁将经过磐安,届时,杭州到磐安只要半小时,为大家到榉溪探寻文脉提供便利。

  陈慈林 文/摄


浙江工人日报 人文 00003 磐安榉溪:婺州南孔探文脉 2017-10-14 2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