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职业·教育

温州鞋样“教父”潘杭春:

40多年的 唯一爱好是做鞋

潘杭春

  ■记者杜成敏

  30年前,当康奈、奥康、多尔康、意尔康等一众温州知名鞋企刚起步时,鞋样的设计都曾求助过一个人——潘杭春,因为在当时,没有人能比他的设计更出众。称他为温州鞋样“教父”级人物,一点也不为过。2017年,他被评为温州市首届“温州工匠”。

  潘杭春14岁从业,他说,40多年来,他的惟一爱好就是做鞋,一样东西一直认认真真去做,很少有做不好的。

  少年立志学做鞋

  潘杭春爱上做鞋,是因为父亲潘阿唐。他的父亲潘阿唐在新中国成立后就从事鞋类设计,是温州知名的鞋类设计师,曾多次获得温州市政府的“优秀奖”和“创新奖”。

  “小时候,家里天天有人来求父亲,说阿唐老师啊,有个设计想请教您,您给指导一下。”潘杭春至今记得,逢年过节,总是有人来送礼向父亲表达敬意。少年潘杭春就很羡慕,梦想着自己长大了也像父亲一样受人尊重。

  “要成为一名好的设计师,首先要打好基础,懂制作,才能设计出完美的鞋子。”父亲这样告诉他。

  少年立志学做鞋,14岁那年,潘杭春进入温州向阳皮鞋厂开始“半工半读”的生活,他听从父亲的教诲,车包、夹包、复底成型等等,什么都做。

  向阳皮鞋厂厂长也知道潘杭春想学技术,就故意挑难度高的鞋让他做。一次,他做的鞋引起了前来视察的公司领导的注意,厂长叫来潘杭春,这位领导一脸惊诧,这么漂亮的鞋竟出自一个小孩子之手!

  发扬光大父亲“潘氏比楦法”,练出独门绝技

  做了3年的鞋子后,潘杭春开始师从父亲,学习鞋样设计。

  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潘杭春更加用功,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记得有一次,他在街上发现两位女青年穿的皮鞋十分新颖,不知不觉跟在后面看了又看,差点被误认为是坏人。

  这样的忘我状态,使他很快在设计上出类拔萃,并掌握了父亲的独创绝技——“潘氏比楦法”。

  制作鞋样时,设计师通常的做法是将材料贴在鞋楦上,沿着楦头剪下来,再摊平在纸上画下来,最后再剪出,将三维转化成二维的过程中,弯曲或不规则部分很容易出现误差。而潘阿唐发明的“潘氏比楦法”,不用在鞋楦上贴材料,而是用剪刀测量鞋楦,再直接在纸上剪出,能够做到不差分毫。这靠的不仅是长年累月的经验,还有高超的剪刀技巧,一般设计师很难做到。

  但潘杭春很快做到了,不仅如此,他还将剪刀比测的具体数值计算出来,做到了比父亲更加精准和科学。

  身怀绝技的潘杭春开始在各类技能竞赛上频频拿奖。1981年全国皮鞋设计大奖赛,潘杭春获金奖;1985年浙江省鞋样设计制作大奖赛,他荣获全能冠军;随后,作为浙江省唯一代表,他参加华东、西南地区皮鞋设计比赛。

  在华东、西南地区皮鞋设计比赛时现场,围观潘杭春的人挤得里三层外三层。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谁也没见过如此快捷、高超的制鞋技巧,纷纷对潘杭春竖起大拇指。最后潘杭春获得了全能亚军。“潘氏比楦法”也因此“名震江湖”。

  德才兼备,致力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凤尾式、蓓蕾式两款女鞋,是潘杭春在1986年设计的鞋样,鞋型流畅的线条,直到现在看起来依旧时尚。

  当年,这两款鞋在北京前门外著名的商业街——大栅栏引起了哄抢,在那个穿着以温暖舒适为主的年代,这样的消费级别是了不得的。

  这样的经历,在潘杭春的设计生涯中见怪不怪。在一次温州的展销会上,他设计的鸽子式的靴子,吸引了整个会场排队购买,导致会场外交通堵塞。

  这么多鞋企,难道就不会给出同样的款式导致竞争吗?“我做的每一个设计,都不会同时给两个以上的人,拿出去的都一定是新的款式。”潘杭春说,“这不仅是帮助企业成长、行业发展,同时也是道德底线。我还有一个原则,我自己所在的企业设计绝对不会给任何人。”

  作为温州市巨一集团的技术总监,很多员工对潘杭春有这么一个印象:无论他有多忙或是会见重要客人,只要有人咨询技术问题,他都会停下手上工作或暂停会谈,优先帮你解决问题,无论职务大小都同等对待。

  “让人家站在旁边等你,这个滋味不好受,再说我这个技术,别人花3天我3分钟就能解决。”潘杭春自信地笑着说。

  因为在行业内享有较高声誉,多年来,潘杭春一直都奋战在行业发展的一线,他先后担任全国鞋业高级技师联盟浙江分会会长、全国鞋服饰品及箱包专业指导、《中外鞋业》等杂志高级顾问等工作。这一系列工作,潘杭春都投入了大量精力,但他不计报酬,乐在其中,从更大范围为温州鞋业全面提高档次、打响中国鞋都品牌,做出自己的贡献。


浙江工人日报 职业·教育 00003 40多年的 唯一爱好是做鞋 2017-11-17 2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