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职业·教育

让大国工匠“有里有面” 才能造就更多优秀人才

  ■雷泓霈

  在去年年底举办的2017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19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上,“技术蓝领”成为中国向全球吸揽的重要对象。我国技能人才匮乏,求助外援,原因有很多,其中,技能人才经济待遇、社会地位相对还不高,是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有些行业缺乏最起码的劳动保护,再比如,不少企业的薪酬体系中,技工的薪酬要比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低出两三个档次。“既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这怎么不是一种两难的尴尬呢?

  所以,尽管不少企业对技术精英非常渴求,现实生活中,不少优秀学子还是不愿投身技术发展。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的人不介意当工人,9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读大学而非职校。

  在此背景下,在1月底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要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增强技术工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激发技术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成为国家层面的决策,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它预示着,有关技工的薪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医疗保障制度等,将会有一个截然不同于过去的升级和完善。通过这种制度托底、国家托底,切实将技工劳保制度纳入国家劳动保障制度构成,拓宽技工个人发展渠道,纠正待遇偏低等现象,为技工和技术发展打下重要的物质保障。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地方在积极行动了。比如上周本版报道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冠军——杭州技师学院教师蒋应成,在杭州市世界技能大赛参赛总结表彰暨市高技能人才建设推进会上获得50万元免税奖金;上海市也对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获奖选手作出了表彰奖励:对金牌选手,各奖励人民币50万元,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直接办理上海市常住户口落户。

  我们对技工和技术人员的重视,仅仅说是不够的,更要做;仅仅纸上谈兵是不够的,更要转化为看得见的发展事实,通过公共政策的调整、经济待遇的提高,让技工们感受得到。

  希望在“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宏观政策指引下,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能想方设法给予优秀技工在工资收入、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和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让他们“有里有面”,有更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让优秀人才能在技术行业耐得住寂寞,乐于钻研技术,才能造就更多优秀的大国工匠。


浙江工人日报 职业·教育 00003 让大国工匠“有里有面” 才能造就更多优秀人才 2018-02-09 2 2018年02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