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工报视野

守住绿水青山 留住美丽乡愁

温州小城镇整治打响环境“保卫战”

界坑乡“最美庭院”。

  记者程雪报道 去年,温州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战——从去年初到去年底,排名从垫底“飞跃”到全省第四,全市通过考核验收的乡镇数共计47个,超额完成了原定37个计划数,11个乡镇被评为省级样板乡镇。

  令人瞩目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这一连串数字上,更在于温州大地日益改善的人居环境上,乡容镇貌逐步实现“面上整治、线上靓丽、点上出彩”的蓝图。作为商贾往来繁华之地,温州在经济腾飞的同时,把更多的思考放在了生态保护之上,以赚得了金山银山、也守得住绿水青山的姿态砥砺前行。

  桥头人回馈“菇溪情”

  一条新城大道,贯通了温州永嘉县桥头镇与高速公路的交通,汽车缓缓驶向入镇口,绿化带里巨型的纽扣、拉链雕塑率先映入眼帘。“这是小城镇整治行动中新建的特色门户入口,寓意小小纽扣‘穿针引线’凝聚强大向心力,以及桥头的拉链产业继续腾飞。”镇党委书记尤建夏说。

  纽扣和拉链是桥头镇的龙头产业,这种“小商品、大市场”的样板成为温州模式的典范。然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却间接给环境带来了伤害。在桥头镇的母亲河——菇溪河两岸,超过100家企业排出的大量污水,让菇溪河污水横流,河道内垃圾成山。

  温州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对菇溪河采取“水岸同治”的方法,总投资5.32亿元,一边大力治理污水,联动“剿灭劣Ⅴ类水”,让“牛奶河”变成了“畅游河”;一边从源头入手,整治两岸企业,对150家企业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对139家涉水纽扣企业采取自建或联建生化池的方式,防止污水排放入河,倒逼产业转型。“我们吸收共青团志愿者力量,组建起全市第一支‘排污口守望者’队伍,对沿河排污口长效监管。”尤建夏说。

  如今的桥头镇“环山抱水水抱山,宜人赏景景宜人”。菇溪河两岸也借由整治之势,以海绵城市理念建设菇溪慢行道和滨水公园,实现环境整治与娱乐休闲共提升,同时也建设了讲述桥头人白手起家历史的纽扣展览馆,展现“桥头情怀”。

  “桥头镇的环境整治工作和居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尤建夏告诉记者,菇溪河综合治理工程是民间捐资的典范,民间先后两次自愿捐资6123万元用于菇溪河道综合治理及两岸景观绿化,单笔捐款100万元以上的有21人,创下了全省小流域治理民间捐资的最高纪录。

  界坑全民参与环境整治

  如果说桥头人以治理母亲河的形式向故乡致敬,那么,同样位于温州永嘉县的界坑乡,则是以一种更为细腻的方式,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落实在市井之中、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想要改善人居大环境,界坑乡先从房前屋后的小细节入手。从前,乡里的住宅前后随意堆放垃圾、杂物,“道乱占”现象很严重。因此,界坑乡以“拆改绿”的计划,对110余处影响乡容乡貌的小屋、违章物进行集中拆除,通过绿化有效改善环境。

  环境整治只是方法,人们真切地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才是目的。“为了鼓舞全民参与环境整治,我们发起‘最美庭院’评比活动,让人们自己动手改善房前屋后的环境。”界坑乡党委书记胡月珍表示,“最美庭院”的评比采取积分制,通过荣誉和奖品引导群众自发整理后院,转变乱堆乱放旧面貌。

  在活动中,居民自觉清理柴火堆、草垛,填埋露天粪坑,昔日杂乱无章的违章建筑,摇身一变,成了绿柳随风舞、摇曳满庭花的农家小院。一座座独具特色的景观小院已然成为界坑乡靓丽的风景。

  除了在违章建筑上“做减法”,界坑乡还在基础设施上“做加法”。在民居屋后的空地上,界坑乡为百姓们开辟出一处休闲健身公园,面积虽然不大,但各类健身器材、休息座椅一应俱全,环境十分宜人。然而,整治行动之前,这里竟是猪圈和牛棚的聚集地。“多年来,这里面散发出的臭味一直困扰着附近的人家。”该乡常务副乡长鲍凌云说,如今,百姓的家禽已经统一放在一处饲养,环境越来越好,百姓也收获幸福感。

  目前,界坑乡山中已经遍植桃树,打造“千亩桃园”。待到桃花繁盛,界坑乡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桃花源。


浙江工人日报 工报视野 00004 守住绿水青山 留住美丽乡愁 2018-05-25 2 2018年05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