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企业

规模化降低成本 品牌化引领发展

——奉化曲毫千年古茶的复兴之路

  记者杜成敏 通讯员王礼中报道 近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1540家中外企业参展。

  在这场规模宏大的茶叶盛会上,奉化曲毫被作为宁波市11个县(市、区)唯一品牌代表,向国内外消费者进行推介。

  宁波不缺名茶,为何偏爱奉化曲毫?这背后,是一条千年古茶的产业复兴之路。

  古茶技艺失传 产业没落

  奉化是传统产茶区域,早在唐代当地就有种茶历史,北宋时期就出现了历史名茶曲毫,奉化茶场也曾是浙江省的第三大国营茶场。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曲毫种植技术失传,在奉化3万亩茶园里,绝大部分生产着每公斤不到7元的珠茶,茶农收入微薄。

  1995年,方乾勇调到奉化工作,担任名茶首席推广专家,便担负起重振茶产业的重任。当时,奉化仅有“蟠龙”“武岭”两个茶叶品牌,生产规模偏小,影响力微弱。再加上当时茶农加工茶叶各自为政,各打品牌,整个茶产业可谓群龙无首、一盘散沙。

  复兴奉化茶产业,首要考虑的是选择茶叶品种。方乾勇经过深思熟虑,把目光锁定在曲毫上:“宁波地方茶叶,基本都是单芽茶、条形茶、扁茶,因此我们要突出特色,选择盘曲形的曲毫,特点明显,别人一看就是奉化茶。而且曲毫耐寒、茶度浓、成分高,所以必是首选。”

  品质化产业化 打响品牌

  第一款曲毫茶品种研制成功,方乾勇用了两年多时间。1997年,奉化曲毫被评为浙江省一类名茶,斩获浙江省名茶称号。

  但最难的不是研发,而是如何规模化生产,如何保证茶叶品质。方乾勇说:“浙江的名茶做得很好,乡镇都有自己的名茶,但适合普通大众消费的优质茶却是短板,导致消费量太小。”方乾勇说:“原因就是难以形成产业规模来降低成本,各地或多或少都存在茶农各自为政的情况。”

  奉化区农林部门对曲毫的推广采用以点带面的策略。先在一家茶场开辟“试验田”,结果第一年曲毫茶的价格就卖到了600元每公斤,是这家茶场原有收益的6倍多。

  曲毫带来的巨大效益,立即吸引了茶农纷纷引进种植。区农林部门顺势指导茶农成立了合作社,并马上建立种植、生产标准,由方乾勇指导、培训茶农。奉化曲毫的“生产基地”,就这样一个个复制开来。

  方乾勇说,茶叶栽培技术由他亲自指导、茶农由他亲自培训,大家步调一致,为产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他还制定了严格的合作社准入标准:加入的茶农要有20年以上的种植经历;规模50亩以上,20万以上年收入等。

  “这个标准其实代表着该茶农是以此为终身职业的,茶业收入是其家庭的主要收入,这样一来,他就会非常重视品牌和产品质量。”方乾勇解释道。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奉化曲毫注册了“雪窦山”牌商标,在原奉化曲毫生产联合体基础上成立了宁波第一家、浙江省第二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奉化市雪窦山名茶产销合作社”,采用“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监督管理”的五统一战略措施,最终达到“保证质量,扩大产销,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成效。

  如今,“雪窦山”品牌的集中度大大提高,已形成奉化曲毫、弥勒白茶、黄金芽及大堰白茶等品牌系列名茶,不仅牢牢占据本地市场,在宁波、上海、深圳、北京、沈阳等地也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并先后获“国际名茶金奖”、“首届世界绿茶大会最高金奖”、“中茶杯”特等奖、“中绿杯”金奖等国内外40多个奖项。

  杭州你我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倪晓英评价说:“奉化茶叶产业化的‘五统一’模式是很难得的,做茶叶这么多年,我见过不少地方茶产业都是散乱状态,没有一个拳头产品,但奉化曲毫做到了。每年的推介会上,绿茶中除了西湖龙井,我首推奉化曲毫。”

  一片茶叶一座城

  当然,奉化曲毫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早在2000年,奉化区政府就提出了“统一品牌、集中扶持”茶叶产业发展对策;2007年又提出了“现代农业五个十”的建设目标,把名优茶产业列入全区十大主导农产品加以强有力地扶持。针对“雪窦山”品牌,专门制定出台《奉化曲毫系列标准》和《“雪窦山”牌奉化曲毫品牌管理办法》。

  此外,宁波市及奉化区各自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每年扶持名优茶产业资金在20万元以上。如宁波市对连片发展20亩以上无性系良种茶园每亩补助1500元;每年给予“雪窦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品牌宣传经费10多万元等。

  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奉化全区目前良种茶园已达14100亩,良种化率达到54.2%,年产值达8000万元左右。在2015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中,“雪窦山”牌奉化曲毫品牌价值1.76亿元。

  千年古茶复兴路,一片茶叶一座城。


浙江工人日报 企业 00002 规模化降低成本 品牌化引领发展 2018-06-01 2 2018年06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