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职业·教育

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最早诞生在宁波

这个“暖心”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记者杜成敏

  中国俗话说“十聋九哑”,但在其他一些国家,情况却是“十聋九不哑”,差距就在于我国缺少职业言语矫正师。

  我国的听力及言语残疾占残疾人总数的33.5%,为六大残疾之首,但从事听力与言语康复工作的专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目前,国内听力学康复服务需求比约为1∶3,言语矫治专业人员康复服务需求比约为1∶9,人才缺口达10万以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首批招生46名,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开设这个专业的高职院校。

  历届学生均“未毕业先就业”

  今年4月,离正式毕业还有3个月的时间,但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70名2018届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毕业生已经全部就业。

  专业老师对此早已见怪不怪,因为自专业设立以来,已经连续四届毕业生实现“未毕业先就业”。

  2015年,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迎来了首届毕业生,46名学生离毕业还有好几个月,就全部被实习单位预订。一些用人单位因为抢不到当年的毕业生,不得不把目光瞄准了第二年的毕业生,杭州一家儿童言语康复训练中心一口气要了18人。

  于是从首届开始,该专业形成了“提前预订”的循环。2016届46名学生、2017届47名学生、2018届70名学生,全部未毕业先就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言语治疗师、助听器验配公司听力康复师,医院的康复科和耳鼻喉科、特殊教育学校言语治疗师等。

  年轻的专业,不含糊的素质

  黄竹青,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2016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她曾获国家奖学金、省职业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二等奖、省大学生职业创业规划大赛二等奖。

  三年的专业学习,不仅教会了她专业知识,也培养了她更大的格局和社会责任感。毕业后,她创办了浙江省首个公益性的特殊儿童言语矫治服务中心。

  “大学时代,各种实践活动和比赛,锻炼了我的思维和康复技能。迈入社会,发现那些都是我可贵的经历和经验。我想对母校和老师们衷心地说一声谢谢!我一定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更多的言语障碍儿童,迎来他们生命中的春天。”黄竹青说。

  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虽然是个年轻的专业,但在人才培养上一点也“不含糊”,行业的评价就是最好的证明。

  “同学来几个,录用几个。”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学系教学实践基地——上海泰亿格康复服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周红省表示,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紧密贴合临床,学生专业素质好,实践技能扎实,实习几个月后即可上岗,他非常欢迎学生留在公司。

  “专业知识、技能都很扎实。”杭州禾欣康复中心主任江群的高度评价有理有据——在该中心工作的2017届8名同学,仅过去一年时间,就有2人被提拔为分中心教学主任,年薪均在15万元以上。

  在行业的肯定下,浙江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省民政康复中心等纷纷来校抢招毕业生。

  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缺一不可

  为了让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学生胜任企业岗位的要求,专业通过调研,把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归纳为4个维度: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综合素质、应对能力。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架构了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了生涯教育和职业的无缝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双课堂”育人,与国内言语康复行业的龙头企业上海泰亿格康复服务有限公司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开展“现代学徒”培养;与杭州禾欣康复合作开展“和平鸽”订单班式人才培养;与宁波康复医院、上海泰亿格康复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企业课堂”(场中校),使专业课学习实现了与企业无缝对接。

  “仁爱、健康”,是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也代表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仁爱”意识,学校师生共建了专业化的“爱撒无声”言语康复协会,并与宁波市残联合作,每个学生结对一个言语障碍患者,开展言语康复志愿服务。

  通过6年的专业建设,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已成为全国高职院校残疾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浙江省现代学徒项目试点专业,是全国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建设的示范,吸引了大批同类院校前来参观取经。


浙江工人日报 职业·教育 00003 这个“暖心”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2018-08-03 2 2018年08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