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企业

“浙江天际”每年拿出销售收入4%以上的“真金白银”搞研发——

从濒临破产发展为业内翘楚

  通讯员王继红、祝顺庆报道 “智能工厂项目,9月10日启动,我们是江山市22个试点中最早启动的。”日前,浙江天际互感器公司总经理祝顺峰相告,另一喜讯是,一款抗直流互感器新产品通过第三方认证,今年将投放市场。

  从一家毫不起眼的校办工厂,到如今产值达2.8亿元、中国计量用互感器最大生产企业之一、行业隐形冠军,“浙江天际”花了30年时间。当笔者探寻这30年巨变背后的原因时,发现“科技创新和专注主业”或是企业成长为国内行业翘楚的秘诀。

  1988年,天际公司还是濒临破产的江山二中校办工厂。创业伊始,公司决策层敏锐地意识到,只有技术创新才是企业生存之基,发展之本。虽然当时业内有着“不技改等死,搞技改找死”的论调,但公司仍作出了每年按不低于销售收入的4%提取研发经费的决定,把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购置先进仪器设备等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祝顺峰透露,在天际公司内部,研发投入不需要经过讨论,业务副总可以直接拍板。近3年来,企业每年的研发经费投入均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2017年公司研发经费投入达到了1014万元。

  不间断、大规模的研发经费投入,让企业在科技创新这条路上越走越快,不仅超越了国内同行,更是吸引了业内“大佬”的关注。今年上半年,创办于1952年的老牌巴基斯坦互感器企业专家就专程来到天际公司,寻求项目合作。他们坦言,“天际”在G20杭州峰会期间的表现令全球同行瞩目,让他们叹服。

  巴基斯坦专家一席话,让祝顺峰回忆起两年前:2016年5月,萧山供电局相关负责人焦急求助。原来G20杭州峰会萧山是会场之一,关键时刻,片区多个开闭所内大型互感器中的安全保险装备——熔管,不定期会熔断,电网无法保持正常工作。这是业内久攻不克的难题。

  天际公司组成攻关组,十多次深入现场分析、论证,投入几十万元资金,采购进口的电能质量分析仪。通过努力,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正是被称为电网污染的谐波影响了电网的正常运行。3个月后,一个全新的、可大幅度削弱谐波影响、能快速更换熔管的互感器研发成功,并能将熔管更换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47秒。

  “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公司30年深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祝顺峰介绍,为更快地掌握互感器前沿信息、技术,公司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电力科学院等知名科研院所开展长期合作,建立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互感器研究开发中心等科研中心。先后承担实施国家科技部立项项目6项,省重大科技专项3项,拥有授权专利100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主持或参与起草17项国家、行业标准及电流互感器“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的制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也得益于公司30年在互感器领域的持续专注。30年来,“浙江天际”看着一些同行在这个领域进进出出,有的在其他领域赚得盆满钵满,但“浙江天际”却始终坚守主业,把“打造互感器行业的国际品牌”作为努力的方向。

  专注是企业成功的基础。项目负责人唐福新介绍,以即将上市的抗直流互感器新产品为例,项目组花了8年时间才攻克难关。中途经历的失败挫折数不胜数,但最终拿出产品,解决了行业的难点——直流供电的谐波难题,项目组包括全公司的人都很自豪和振奋。也正是这种专注,天际公司每年新产品对产值贡献率在75%以上,2017年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

  因为创新和专注,“浙江天际”从创业初期简陋的厂房到如今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从年产值30万元到如今年产200万台各类高低压互感器,产值达2.8亿元,演绎了中国互感器行业的一个发展传奇。而这仅仅是企业实现的一个阶段性目标,祝顺峰相告,“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这是办企业的初衷,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浙江工人日报 企业 00002 从濒临破产发展为业内翘楚 2018-11-02 2 2018年11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