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企业

在日复一日的平凡中修炼匠心,如同静静地熬一锅老汤,愈久弥香……

朱勤:有一种幸福叫作守候

  记者阮向民、何悦报道 见过朱勤的人,大约都会记住她的微笑。这与酒店老总的职业表情包无关,她传递的是发自内心的安静与幸福。

  在东阳东磁大厦简易的会客厅里,总经理朱勤就这样微笑地展开她对于幸福的真实表达,这种幸福或许起源于机缘巧合,但最终落脚于恬淡的守候。

  从计算机老师到酒店老总,跨界缘起“微笑”

  当跨界成为一种常态,职业圈的围墙越来越隐形。尽管如此,10年前朱勤的那次跨界,频道的切换依然让人看得有些眼花缭乱。

  朱勤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大学毕业后在杭城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任计算机老师。2007年,已经站了10年讲台的她突然做出了一个决定,在酒店业寻找自己新的发展空间。

  当然,在旁人看来异常突兀的转型,对于朱勤自己来说是顺其自然的选择。朱勤的父亲从事餐饮业,经营着一家餐馆,她在闲暇时也帮着打理店里的生意。用朱勤的话说,也许她天然就有着从事酒店服务业的遗传基因。

  在学校教书期间,朱勤是学生们公认的最有亲和力的老师。每次见到学生,朱老师都是率先微笑着打招呼。“学生的评价,对我是一种强烈的暗示。”朱勤说,也许自己真的应该考虑更适合自己的职业。

  转型的剧本往往是机缘巧合。一次偶然的机会,朱勤结识了东磁集团的老总,集团所属东磁大厦是当时东阳第一家四星级酒店,经营数年后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课题,求贤若渴的东磁老总看中了朱勤的潜力。

  “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朱勤说,跨界的决定看似下得很突然,但绝不仓促,因为她一直在等待一个机遇,来了,就是缘分。

  匠心,如同静静地熬一锅老汤

  又一个10年过去,在东阳酒店业,东磁大厦早已不再一枝独秀,但依然独树一帜。

  在东磁大厦,有一道当家名菜在当地的口碑非同凡响,还上了央视。这道菜叫“包氏凤爪”。“包氏凤爪”生意好到什么程度?朱勤给出了一连串的数字:每天平均销售将近800份、食材350公斤,每年销售额1000万元。为了满足散客吃货,朱勤还成立了一家食品厂,专门制作这道名菜。

  朱勤说,“包氏凤爪”在配料上其实并没什么特别,都是家庭常用的调味品,真要说有什么神奇之处,就是那锅熬了10多年的卤汁老汤。

  “菜要做得养胃,做菜的人先得学会养心。”朱勤说,东磁大厦有两名师傅,10多年来每天的工作就是用心养好这锅老汤。

  如今的餐饮业,创新菜层出不穷,而东磁大厦坚守着传统菜品路线。朱勤说,传统菜品的传承,并非不思进取,卖了10年的凤爪依然是人们舌尖的牵挂,关键看你是否用心。心到了,事就成了。

  朱勤说,起初对于匠心朦朦胧胧的理解,现在渐渐清晰。在日复一日的平凡中修炼匠心,如同静静地熬一锅老汤,愈久弥香。

  人的提升是每天都可以做的事

  传承和创新,不是一对矛盾,它们统一在一个结点,那就是匠心。

  今年,朱勤给东磁大厦员工下达了一份任务书:提升学习力。学习力如何落地?大厦在酒店行业率先探索醉酒管理的服务流程。

  问题导向都是从实际操作中形成的。朱勤说,醉酒客人住店,是高风险的状态。一方面是酒精中毒的风险,一方面是醉酒后行为失控的风险,后果往往难以想象。“他们是特殊的群体,需要特殊的关注和照顾。”

  醉酒管理,是一次全新的实践,没有可学习的教材,没有可参照的样本,一切都靠“自学成才”。如今,在东磁大厦,一整套的醉酒管理服务流程已初步建立,从醉酒客人进门,保安、前台、房务中心的联动机制通过情景剧般的模式多次演练。而给每名醉酒客人送上一杯解酒的蜂蜜水,更是朱勤推行的精细化管理最生动的注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磁大厦的硬件逐渐老化,在朱勤看来,硬件老化,但观念要不断创新,人的提升是每天都可以做的事。

  令朱勤倍感欣慰的是,在东磁大厦,管理者有着相近的价值观,有着可靠的执行力。在走过不惑之年后,朱勤带着她的团队,守候着这一方小小的天地,感悟着日复一日平凡中所累积的点滴幸福。


浙江工人日报 企业 00002 朱勤:有一种幸福叫作守候 2018-11-23 2 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