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职工

援非医生汪子伟:

万里之遥 播撒医者大爱

  记者程雪 通讯员张颖颖报道 我省向非洲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已有半个世纪之久,在那些年里,有很多医者远赴万里之外的非洲播撒医者仁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原中心实验室主任汪子伟正是其中之一。

  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汪子伟作为浙江省第13批援中非医疗队队员远赴非洲执行任务。前段时间,他获得了“全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沉甸甸的奖杯又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

  克服困难,填补空白

  到当地上班的第一天,汪子伟就发现生化仪不能进样,并得知因为机器故障已经两年没有使用。他利用午休时间,找出故障原因,当天就修复了机器,使得临床急需的检验项目(如淀粉酶、尿素、血清蛋白和肌酸激酶等)马上得以开展。汪子伟还根据临床需求增开了肥达氏试验、梅毒筛查试验、结核菌抗体、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等化验项目。

  随着工作逐渐走上轨道,每天负责五六十个病人的化验外,汪子伟还要在紧张的工作间隙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

  汪子伟援助工作的那家医院常有危重病人抢救,但没有电解质测定。汪子伟二话不说,在没有说明书和图纸、材料和配件又匮乏的情况下,利用民用煤气灶的配件把一台报废10多年、连管道都全部烂掉的国产火焰光度计彻底修好,填补了当地医院的一项空白。

  在非洲,汪子伟遇到了许多没有见到过的疾病。虽然早年接触过间日疟,但与非洲流行的恶性疟原虫有不同特点,许多高热病人还可能患有各种传染病。在当地有经验人员的指导下,汪子伟利用下班时间结合专业书籍、互联网获取相关资料,不久就能熟练地鉴别当地常见的病原体了。他还从网上下载WHO的培训教材,进行自我训练并写成操作程序,从而改进检查疟原虫的整个流程,使检查报告既快速又可靠。

  援非期间,汪子伟无论在哪家医院,都会与同行互相交流学习。不失时机地了解热带疾病的病原体检验,并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倾囊相授,致非洲同行使用自动化仪器、进行质量控制和应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仁者多能,接力爱心

  援非过程中,我国政府也赠送给当地大量检验仪器和设备。汪子伟对仪器熟悉、也能流利地阅读英文说明书,便主动帮助安装调试所有检验仪器,并教会非洲同行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因为供货商随机赠送的试剂不多,我能省则省,省下试剂送他们使用,我自己用自配试剂手工操作,”汪子伟说。

  探索和建立适合当时当地条件的援非临床实验室工作流程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更别说医疗队化验室只有一名工作人员,但汪子伟完成了这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两年间,汪子伟写了5万字的《援中非中国医疗队实验室操作程序》,它包含了每个项目的测定和每台仪器的使用,还制作了各类项目的“英文化验报告单”和“中法文外国人体检单”。

  离开非洲时,他将这本亲手编写的“SOP”交给了接班的新队员,还把电子版本也给了他,便于以后修改增补。这样不仅简化了交接程序,还使这个医疗条件落后的国家医院临床实验室有了标准化的操作程序。

  苦中作乐,不负重托

  随着各级政府对援外医疗事业的重视,医疗队的工作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比起国内还是艰苦很多。面对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几番更换工作场所和搬运设备,以及频繁且长时间的停水、停电、停网络等状况,汪子伟毫无抱怨。

  中国医疗队有种菜的传统,汪子伟开心地说,他也种过黄瓜、冬瓜和白菜,还因此成了种丝瓜的能手。

  中非疟蚊猖獗,汪子伟多次感染恶性疟,但始终坚持带病上班。他每年参与为大使馆和经商处全体外交人员做体检,常常为中非国家领导人和官员化验,还深入我国公司承建的工地为中外工人体检和抽血化验,工作量非常大。为了表彰汪子伟两年多来的出色工作,回国前,中非共和国向他颁发了“共和国骑士勋章。”


浙江工人日报 职工 00002 万里之遥 播撒医者大爱 2019-02-27 2 2019年02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