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健康

反复头痛、视力下降、恶心呕吐……

当心不定时“炸弹”脑动脉瘤

高危人群须定期检查“扫雷”

唐玉明,主任医师,嘉兴市第一医院大外科副主任、神经外科主任兼病区主任,省医学会脑瘤专业委员会委员。1989年以来一直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在颅脑外伤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开展脑膜瘤、胶质瘤、听神经瘤、脑垂体瘤等手术,尤其擅长于脑血管畸形及高血压病脑出血的手术治疗。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两项,现为嘉兴市卫生系统学科后备带头人。

  ■记者王艳

  近日,嘉兴市第一医院皮肤科42岁的医生陈怿在病房查房时突然感到剧烈头痛,昏迷倒地,虽经紧急抢救,依然没能挽回她年轻的生命。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陈怿的家人陷入了巨大的悲痛,然而,他们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捐献陈怿器官救治他人。陈怿及其父母、家庭的大爱事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到底是什么可怕的疾病,夺走了这位热心、敬业医生的生命?答案是冷面杀手——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并非肿瘤,却是不定时“炸弹”

  嘉兴市第一医院大外科副主任、神经外科主任兼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唐玉明介绍,脑动脉瘤也叫脑血管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壁局部结构薄弱点隆起膨出形成的一个与血管管腔相通的球样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脑血流持续冲击血管壁薄弱处,该处血管壁结构撕裂破坏,血管壁慢慢膨出,逐步形成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就像脑袋长着的不定时“炸弹”,当动脉瘤壁承受不了血流的持续冲击时就会破裂出血。一旦破裂,可立即引起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出现头痛头昏,疼痛像裂开或者爆炸一样,可向颈肩腰背和下肢延伸,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脖子僵直等;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轻者短暂神志模糊,口齿不清或失语,重者半身不遂、昏迷逐渐加深,有些患者甚至来不及就医直接猝死。

  并非老年人专利,先天遗传、炎症、外伤等都是诱因

  一提起脑血管疾病,很多人都会想到是老年性疾病,脑动脉瘤却并非如此。唐玉明介绍,脑动脉瘤患者以55~65岁居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会遇到。

  脑动脉瘤的发生跟先天性因素有关系。先天血管异常更容易产生脑动脉瘤,这是因为脑动脉的管壁是非常薄,比其他血管部位更易出现损伤或者变性。此外,脑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外伤等,均会导致或者拉扯血管导致管壁薄弱等,诱发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与“三高”没有什么必然关系。有数据显示,在发生脑动脉瘤的患者中,有三成左右的患者有“三高”病史。只能说此类患者较其他人更容易出现脑动脉瘤。如果患者本身血管壁异常,当气温忽冷忽热,作息不正常、压力大、情绪不稳定,都容易使血压升高,引爆潜伏在身体里的脑动脉瘤。

  重视头痛,及早发现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善于伪装,如果不破裂,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再隐蔽的东西也难免会露出蛛丝马迹,因此,如发现头痛、视力下降、恶心呕吐等情况请立即就医。

  头痛是脑动脉瘤患者出现最为广泛的早期症状,约有90%的患者会出现。一些患者会在凌晨熟睡中被痛醒,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逐渐缓解或消失。咳嗽、打喷嚏,或用力、激烈运动等可能引起颅内压增高的行为,均可使头痛加重。

  脑动脉瘤引起的颅内压升高,会影响眼球的血液循环,损伤眼睛的视觉细胞,影响视力。患者在早期可能会出现由非眼科疾病导致的视力下降、复视、斜视、视野缺损或单侧眼球突出等。

  此外,恶心、呕吐、面部麻木、走路不稳、手脚不灵活、说话不清等症状也可能是脑动脉瘤的早期表现。

  40岁以上高危患者定期排查

  唐玉明提醒,预防脑动脉瘤的形成,主要是防控引起脑动脉瘤形成的因素,加强对脑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控,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禁烟戒酒,规律运动锻炼,科学平衡饮食,降低生活紧张状态等。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吸烟酗酒者或有家族病史的脑动脉瘤高危人群来说,可通过CTA(CT血管造影)、MRA(磁共振血管成像)等脑影像检查进行初步筛查。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年进行一次检查,以便揪出体内的“隐形炸弹”。

  一旦发现脑动脉瘤,需要专业的医生综合患者的家族史、病史、生活习惯、动脉瘤的部位、形态、血流动力学、血管壁成像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决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早“排雷”。如果脑动脉瘤比较小,可保守治疗并定期检查;如果直径大于5毫米,建议手术治疗,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减慢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等,防止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浙江工人日报 健康 00003 当心不定时“炸弹”脑动脉瘤 2019-06-25 2 2019年06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