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时尚·美装

“面子工程”千万要当心

  ■孙建新、李春蕾

  大眼睛、高鼻梁、苹果肌、尖下巴……跟往年一样,暑假期间,整个美容行业也迎来了旺季。那些爱美的顾客中,以“准大学生”和大学生群体居多,他们纷纷打算在上大学或入职前完成美丽蜕变。然而,由于医疗美容市场鱼龙混杂,一些学生又缺乏医学常识,很容易掉进美容“陷阱”。

  “在整形美容行业一片火热的当下,一些非法整形机构、工作室、美容美发店纷纷推出注射瘦脸针、除皱针、溶脂针、水光针等业务,其中非法医疗美容机构使用假药等问题突出。”近日,笔者从湖州市德清县市场监管局获悉,最近该局与当地公安局、卫健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美丽盾牌”专项行动,破获两起微整形假药案。

  德清县执法人员在专项行动中查获的这两家非法美容场所,一家是名为“MR工作室”的私人美容场所。在检查这家新开不久的美容工作室时发现,这里正准备提供注射类微整形的服务。因为部分药品需要冷藏保存,执法人员遂突击检查了店内和经营者住所的冰箱,随即便发现了一些产地标着国外的美容针剂,这些进价几百元的美容针售价为一两千元。

  “这些有着疯狂暴利的高端美容产品可靠吗?”在执法现场,笔者带着疑问询问德清县市场监管局稽查大队执法人员雷云超,他很明确地告诉笔者:“对现场查获的这些名为BOTOX(注射用肉毒素A型,俗称粉毒、绿毒、白毒等)的药品,我们刚才通过微信联系并查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网站等,并经专业翻译机构翻译,已初步认定这些药品均为国外生产的未经批准进口的药品。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未经批准进口的药品将按假药论处。”

  面对执法人员的调查质询,经营“MR工作室”的方老板交代:“起初我们这家工作室只是做些简单的美容服务,后来我们发现美容整形行业内油水很多,特别是微整形用的产品利润特别高,就去外面进行了‘速成培训’,同时还邀请一位美容行业的‘老师’入门,回来就开始为顾客进行微整形等医疗美容了。”

  听到方老板的“老实”交代,见多识广的德清县市场监管局稽查大队执法人员潘熙萍也颇感惊异,遂再次质询方老板:“注射玻尿酸、肉毒素是有相当风险的,只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由正规的医疗美容医生才可以操作。你都开始从事美容这一行业了,难道连这些相关规定都不知道不了解吗?还有,你这家美容工作室的证照呢?”不料,店主方老板的回答让笔者相当吃惊!他没有申请办理证照等手续,还有这些美容针货源也是出自微信的各种“整容群”,或者美容博览会,并通过邮寄购买的。

  执法人员查获的另一家名为“芳芳美容院”的经营店家,是一位姓孙的女老板与一位美容行业的所谓“老师”合资开办的。据执法人员调查获悉,美容院的老板和“老师”,都仅通过速成班培训后上岗,没有任何合法行医资质;经营场所也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相关的营业执照;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也均为从非法渠道购进,没有中文标识,也未取得药品批准文号或医疗器械注册证号。

  而更让人唏嘘的是,在这家美容院,当执法人员检查时,恰好遇到了一名预约打针的杨女士。执法人员沈骁问及这位杨女士是否了解药品真假时,杨女士竟这样回答:“我觉得是真的吧。我从未核实过药品是真的还是假的。应该是真的啊!……”

  目前,德清县市场监管局以两家美容机构销售使用假药立案并移送当地公安机关。

  笔者在采访中也进一步了解到,微整形假药案并非个例。湖州市辖区内的安吉县市场监管局去年就曾联合县公安局查获了一起特大微整形假药案,案件主要涉及浙江、上海、山东、湖北等10余个省市,涉案货值金额达1100万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一定要避开那些没有资质的非法美容机构。“我国的医疗美容尚处于起步阶段,门槛低,收费高,利润空间大,在利益驱使下,涌现了一批非法从事微整形的美容场所,其使用未经批准进口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经营场所不能达到从事医疗美容的要求,微整形很容易变成‘危整形’。”执法人员告诉笔者,这些地下从事微整形的人员往往通过微信朋友圈晒业务,微整形活动较隐蔽,发现和查处的难度较大。

  整形美容是一项有风险的医疗行为,消费者在选择医疗美容机构时,首先要看是否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然后看是否配备正规的医疗美容医生,最后看是否使用正规的医疗美容产品。对使用的医疗美容产品有疑问,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浙江工人日报 时尚·美装 00003 “面子工程”千万要当心 2019-07-24 2 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