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旅游

凸显文化内生优势 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全域旅游特色发展的“江山样本”

2018Mxi-Race China 江山100越野跑活动
江郎山须女湖
《你好江山》实景剧
廿八都古镇
大陈田园里旅游厕所
幸福江山

  雄伟壮观的江郎山、古朴浓郁的廿八都、低调隐秘的清漾毛氏村,各具特色的3A景区传统村落……到江山,如若能走一走千年古道,看一看山水诗画,品一品原味乡愁,一幅融合传统和现代的山水实景画卷便在心底蔓延开来。

  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八县交界,是浙江省西南门户和钱塘江源头之一,有近1400年建县历史。近年来,江山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诗画浙江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的总体部署,坚持将“文化”作为驱动全域旅游转型发展的第一资源,围绕“全国一流休闲旅游目的地”目标,全力打造以全域旅游牵引“大花园”核心区建设的江山样本。

  ◎放大世遗文化,绘就多娇江山一幅画

  “这是我第二次带全家来爬江郎山了。多年没见,变化很大!”暑假期间,杭州游客郭义兴带着丈夫和刚升高中的女儿来江山游玩,爬山途中,她不住赞扬,“第一站就直奔江郎山,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没有错。这里的环境比以前更好了,游客的游程体验也更加舒适,还有直通景区的巴士车,十分方便。”

  江郎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AAAAA级景区,海拔360米,素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之誉,拥有中国丹霞第一奇峰、全国之最的“一线天”,以及千年古刹开明禅寺、千年学府江郎书院,而廿八都镇始建于北宋,有保存完整的各类明清古建筑。

  依托江浙沪唯一一处世界自然遗产,放大世遗文化影响,全市挖掘整理区域“4+1”特色人文,并将其融入城市建设方方面面,初步形成了“星罗棋布、众星拱月”的全域旅游壮美画卷。在此背景下,清漾毛氏文化、仙霞古道文化、廿八都古镇文化及村歌文化齐头并进,直接催生出国家5A级景区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12处、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1处。

  为让文化更有“看头”和“玩法”,江山还积极发展赛事IP。每年的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便是江郎山的“必选节目”,除此之外,还举办了全国举重锦标赛、全国啦啦操比赛、健美操锦标赛、江山100国际越野跑等40多场国际国家级赛事节会。例如今年夏天,由省体育局、省文化与旅游厅、省生态环保厅、省农业农村厅、浙江日报集团共同主办的浙江省全民健身第二届生态运动会来到了衢州江山,把场地搬到了千年古镇廿八都,垃圾分类、激情漂流等项目让静谧的古镇变成了赛场,还吸引古镇居民纷纷加入。

  据了解,近年来,江山将旅游富民作为全市“两轮驱动”战略之一,历届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抓落实,“横向”组建“1+3”全域旅游综合管理体制,“纵向”在全市19个乡镇(街道)设立生态文旅办,128个A级景区村庄设立旅游站,创新建立全域旅游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创新推进涉旅项目七大交办机制,对涉旅工作难度大、推进缓慢的,其主要领导在市长办公会上“一次说明、二次表态、三次问责”。

  在全域旅游示范市(区)创建中,江山坚持不单单为创建而创建,而是通过创建,引导全市力量化解一批发展难题,以充足的内生动力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加速发展。如今,举全市之力并坚持以文化驱动、创新引领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江山走出了一条“低成本可复制、长效化可坚持”的富有江山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为全面打造全国一流休闲旅游目的地夯实了坚实基础。

  ◎共铸乡愁文化,点亮旅游富民一个梦

  8月18日晚,“衢州有礼·锦绣江山”大型实景演出《你好江山》在大陈乡大陈村村歌广场迎来首演。《你好江山》是一部江山市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红色革命题材剧目,也是传承红色经典、探路乡村振兴、丰富旅游资源、演绎农民风采的文旅融合品。剧目分为《古道江山》《多娇江山》《幸福江山》《你好江山》四个部分,在内容上融合了江山婺剧、廿八都山歌、江山村歌及红色抗战历史等特色文化元素,围绕“家国之情”这一中心,讲述了江山民众与红军共同奋战取得胜利,并创造幸福生活的故事。

  江山市委书记童炜鑫说,《你好江山》实景演出的创编与常态化演出,不仅是丰富江山百姓文化生活的全新载体,也是全市积极推动旅游业由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更是贯彻落实省委打响“诗画浙江”旅游品牌以及衢州市委推进党建治理大花园建设的重要举措。

  大陈村是一个以《妈妈的那碗大陈面》村歌唱进中央电视台的地方,村落古建筑依山造势,鳞次栉比,楼台亭阁,搭配有致,绝大部分为清代建筑。所有古建筑秉承徽派建筑艺术特色,灰瓦白墙,花窗雕板,屋脊如龙,墙头似马。村中巷道,均以青石砌就,曲曲折折,弯弯延延,幽有古意。如今游客可在大陈感受“村歌文化”“麻糍文化”“红色文化”等古村落文化;也可在夜晚体验“大陈夜宴”“大陈村晚”“大陈灯光秀”“大陈夜市”等夜间旅游产品。

  同样独具特色的还有贺村镇耕读村。暑假期间,村里几乎天天被游客的自驾车挤得水泄不通。几年前,随着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村里的水泥厂、养猪场相继关停,耕读村主动转型,引进乡贤建设了集休闲、娱乐、民宿等于一体的生态农场。短短几年间,秀美耕读成为江山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当地村民在“美丽经济”带动下,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在江山,这样的村庄还有很多,它们走差异化道路,各有各的“金名片”。近年来,通过创新景区门票让利、村民众筹股权、资源入股开发等共建共享方式,一批过去人迹罕至的空心村成为生机盎然的景区村,富民成效显著,江山城乡居民收入比1.89∶1,好于全国全省,优于衢州周边。打造全域“景区化”美丽乡村的做法得到袁家军省长批示肯定。

  自2009年以来,江山在全国创新推行以富裕、满意、文明、美丽、和谐五村联创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幸福乡村”建设。近十年来,累计成功创建“中国幸福乡村”107个,结合全域旅游创建,市里提出打造“中国幸福乡村”升级版,在全国率先启动景区村庄建设。两年来,成功打造省A级景区村庄128个,其中3A级景区村庄22个,数量居浙江省第一。突出传承乡土文化,实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建设,集中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向景区村庄倾斜,仅2018年就整合财政资金超1亿元,带动各类资金投资31.5亿元,逐步让风土民俗成为美丽风景。

  目前,江山还将村歌作为农民唱响幸福生活和发展全域旅游的“同心曲”,全市三分之二以上行政村拥有了自己的村歌,形成了独特的村歌文化,被誉为“中国村歌发祥地”,江山村歌还入选G20杭州峰会国礼,唱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省人民大会堂。

  ◎彰显有礼文化,串起公共服务一条链

  “目前,游客从市区至江郎山、清漾景区,可乘坐江山市区至江郎山景区直通车前往;前往廿八都、兴墩等方向的景区,可乘坐江山市区至廿八都景区直通车。同时,为了方便游客停车,法定节假日期间,许多事业单位停车位,各主要旅游乡镇政府里的停车位都对外开放。”谈起外地游客来江山旅游的“福利”,江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已经58岁的衢州市民王福祥打算在假期里带着老伴儿去廿八都景区转转,他说,“现在不仅交通便捷了,吃饭也更加方便快捷了,去过的朋友和我说,法定节假日,江山市面向游客开放重点景区所在地乡镇政府食堂,只要十几块钱就能吃到具有江山特色的中餐,我正准备去体验体验呢。”

  据了解,为了让市民游客“看得明白、吃得放心”,市里着重加强旅游景区及周边餐饮单位“透明厨房”建设,落实餐饮“红黑榜”管理机制,在星级酒店、旅游景区餐饮单位推行“公勺公筷”,倡导文明用餐,确保餐饮卫生安全。

  近年来,江山坚持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从景区拓展到全市域,补齐全域旅游短板,并按照打造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标准,全力打造全域旅游主客共建共享的“有礼”之城。

  在交通出行方面,全市着力构建外联内畅的综合交通体系,谋划推进了杭衢高铁、杭长高铁、京台高速、沿江公路、通景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打造“4轮+2轮”旅游交通模式,建成新能源电动车租赁点102个,投放车辆400辆;建成EZbike高端自行车租赁点12个,投放运动休闲自行车250辆,覆盖中心城区和主要旅游景点,实现游客“落地自驾自由行”。

  为让市民游客“人人可享”全域旅游发展成果,从2017年起,“全球免费游江山”活动启动,全市5大核心景区年均免费开放时间超240天,由市财政对门票让利部分给予全额补助,直接带动产业创收10亿元,间接带动相关产业增收近30亿元。这项惠民政策受到了省内外游客的广泛好评。

  如今,江山还破数据瓶颈,将旅游大数据中心与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相结合,实现公安、交通、气象等涉旅数据全网互通。全市1万多个“天眼”为旅游大数据中心提供基础支撑。在智慧景区、乡村旅游等多个非标准化服务方面开展创新实践,语音导览在全市3A级以上景区实现全覆盖,并创新将村支书纳入乡村旅游讲解员管理,切实破解全域旅游讲解人员短缺与讲解枯燥不到位的难题。

  除此之外,江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正着力推进旅游微服务建设,包括免费为3A级景区配备语音导览,在旅游村设立旅游站,并培训上岗一批乡村讲解员等,通过落地切实的便民利民举措,让市民大众真正成为全域旅游的建设者的同时,成为共享成果的获利者。目前,江山正举全市之力,坚持以文化驱动、创新引领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低成本可复制、长效化可坚持”的富有江山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为全面打造全国一流休闲旅游目的地夯实了坚实基础。


浙江工人日报 旅游 00004 打造全域旅游特色发展的“江山样本” 2019-09-30 2 2019年09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