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工会

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 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宁波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爱民发言。记者邹伟锋 摄

  ■宁波市总工会

  近年来,宁波市总工会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不断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作常态化、合力化、多样化、绩效化。3年来,全市有超过10万职工参与学历和技能提升,2019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61.5万,新增10.5万,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稳居全国首位,宁波职工入选“浙江工匠”人数连续3年居全省首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作常态化

  市总工会高度重视职工素质提升工作,积极在政策、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

  (一)强化制度保障。围绕产业工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技术技能、法治、健康安全等方面,先后出台《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宁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宁波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宁波市总工会关于蓝领人才工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强化力量保障。市总工会在加强机关相关部室力量配置的同时,大力推进宁波市工人文化宫和宁波职工发展中心建设。2019年全市工人文化宫回归主责主业工作全部完成,增设培训部,承担全市职工文体艺术类培训指导。新成立宁波职工发展中心,作为全市职工学历技能培训的专业基地,宁波五一学校2019年荣获全国工会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称号。

  (三)强化阵地保障。目前,全市有各类职工活动中心(站、点)3500余个,职工培训基地320多家,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78家、省工会示范职工书屋651家、市工会示范职工书屋733家。各级职工阵地每年开展各类活动1.3万余场,2019年省市两级工会向基层补助987.5万元,市总工会本级投入公益培训经费超600万元。

  二、注重资源整合,形成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合力化

  市总工会结合《新时代宁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工作,积极为职工素质提升工作借势借力。

  (一)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2019年在宁波市委的支持下,建立了由市总工会牵头,26家单位组成的产业工人建设改革协调机制,负责实施政策协调和组织推进,明确了各部门分管领导与责任部门,制定工作细则,并纳入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二)推动多部门出台政策,围绕保障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健全产业工人成长发展体系和推动为产业工人公共服务等方面,推动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政策。如人社部门制定了《宁波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意见(2019~2021)》,财政部门出台了《宁波市高技能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教育部门完成《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修订稿等配套文件。

  (三)实现多部门共享资源。与人社、教育、文联等部门合作,整合各部门资源开展培训,弥补了师资、经费、场地等力量不足。与省内外高校、工会以及全市所属各区县(市)、产业、园区及乡镇(街道)、企业工会联动,积极调动全市各级劳模、工匠、技术能手等资源,实现了多类培训资源的有机整合、培训实效的最大化。

  三、实施分类指导,满足职工素质提升需求多样化

  针对不同职工需求多样化特点,宁波市总工会一方面积极拓展培训内容,另一方面分类推出菜单化培训方式,最大程度地满足职工多元化需求。

  (一)满足职工文化知识需求。与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开设职工学历提升班,每年助推1000名一线职工求学圆梦。职工拿到毕业证后,市总工会给予补贴,其中劳模先进班的职工由市县两级工会提供全额学费补贴。连续两年举办全市职工读书节,成立1000支读书团队,每月精读一本书,参与职工2.6万余人。

  (二)满足职工岗位技能需求。开展“匠心工坊”职业技能培训71期,共3749人参与。重点围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由工匠担任授课主体,先后推出工业机器人、PLC编程、变频器维修,工装夹具制作、汽车维修等技能培训课程30余项。还根据各区县(市)产业集群特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技能课程,如为奉化量身订制的高级定制服装、宁海模具设计与制造、象山的民宿服务等。

  (三)满足职工文艺健身需求。主动与相关行业协会合作,开设文化艺术类讲座(课程)和体育培训课程,同时就近开设教学点,方便职工参与。连续举办四届全市企事业单位文体联赛,带动全市3000多家企业10万名职工兴起健身热潮。每年联合各区县(市)举办10场以上健步走活动。

  四、丰富工作载体,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作绩效化

  一直以来职工素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资源不足、分配不均等现象,为此市总工会从丰富载体上下功夫。

  (一)搭建网上网下两个平台。扎实做好线下培训教育平台的同时,依托“甬工惠”微信公众号和APP,免费开放“全国职工书屋”、“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技能学习平台”等线上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开设“工会悦读”,组织职工开展网上读书活动。今年疫情期间,新推出“会声会影”“今今乐道”等学习模块,截至4月底,共开设网络视频课60期,抖音直播25课。

  (二)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模式。举办“工匠沙龙”10期,邀请高凤林、陈俭峰、万亚勇、张中华等大国工匠和浙江工匠,与职工面对面交流成长经历、学习体会和专业技术。开展“技术帮扶”21期,组织劳模工匠深入企业一线,发挥职业技能专长优势,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点,指导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此外,还把各类培训直接送到基层,开设主题素质培训课程、“小候鸟驿站”和公益流动课堂等,进一步提高课程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三)做响“公益乐学”和“工惠有约”两大品牌。宁波市工人文化宫以“工惠有约”为抓手,做强文艺体育培训特色,2019年开展培训1045场次,培训职工近2万人次。宁波职工发展中心以“公益乐学”为载体,做强职工技能培训品牌,2019年开设500场,参与职工15600余人次。


浙江工人日报 工会 00002 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 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2020-06-25 2 2020年06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