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从进入西藏支教的那天开始,许天箴就把工资用来给那里的孩子们买吃的穿的,自己没留下一分积蓄。30多年来,她帮助过几百个孩子,陆续资助了40多个贫困生,长期资助的有10多个,目前82岁的她仍在资助5个孩子。她是——

点亮他们心中理想之光的引路人

学生心中的“许妈妈”

  通讯员陈培玉报道 骄阳似火的8月,笔者走进嘉兴经开区嘉北街道阳光社区许天箴的家,她特意开了空调。许老师说,平时一个人在家,电风扇足够了,“空调太费电,再说我也觉得不热。”摊在桌上的是一本大大的“日记本”,密密麻麻写满了她每天所做的事情和感悟,细看,才发现这“日记本”就是用旧挂历裁剪成的,倒也蛮别致的。

  “不要浪费”这4个字是许天箴的口头禅,退休工资并不低的她为何如此节俭?

  “如果你去西藏待上一段时间,你就会明白的。”在西藏支教17年的许老师,对那里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怀,她省下的所有钱都用来资助西藏的贫困生了。少买一件衣服,少下一次馆子,孩子们就能多一本书,多一支笔,多一分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许老师的坚持和努力下,很多孩子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圆了自己的梦,他们至今仍跟许老师保持着联系,“没有‘许妈妈’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抛家弃子”进藏

  成了学生最好的“许妈妈”

  许天箴的手上常年戴着一个银手镯,那是她退休时同事们送的离别礼物,上面刻着“昌都”二字,那是许老师支教17年的地方。

  许老师退休前是原嘉兴市中山路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她的先生李小眉曾是一位公安干警,1965年就加入了援藏队伍。1970年,许老师带着儿子第一次进藏,想看看这个让先生一去就是7年不曾回家的地方是怎样的。

  高反、恶劣的气候和物资匮乏是许老师对西藏的第一印象,但她在那时候就已动了留在西藏的心思,一来因为先生在那里,国家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他并没有打算回来;二来组织上也多次希望她过去,“而且那里的孩子们太需要好的汉语老师了。”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离不开她的照顾,“等儿子长大了,我就过去。”许老师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

  1983年,许老师的大儿子考上大学,小儿子小学毕业,她毅然决然带着小儿子去了西藏。很多同事都不理解她,“人家千方百计要到我们沿海地区来,你倒好,把孩子带到大老远的西藏去。”许老师对同事们的好意报以微笑,因为她觉得自己的价值能在那里发挥得更好。

  小儿子水土不服,一年后的暑假,许老师把他送回了嘉兴的亲戚家,“我家小儿子就在舅舅家、阿姨家轮流住。”小儿子吃“百家饭”长大,她在西藏却成了众多孩子的“许妈妈”,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转第4版)


浙江工人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点亮他们心中理想之光的引路人 2020-08-13 2 2020年08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