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

新闻延伸阅读

葛家村小景

“人”字形座椅

  ■沈莉萍

  从宁海出发,沿着311省道一路向东,到大佳何镇右拐进村路,走到快没路时,一个浪漫的小村庄——葛家村就到了。

  如今的葛家村里里外外透着一股艺术气息。

  进村左侧,有条小巷很特别,巷口一块石碑刻着:“教授路”。路两侧一个个小的设计很吸引人,且一个个看过去——

  石头垒起的“人”字形座椅,独特的几何造型,充满设计感;

  发黄的老墙上,寥寥几笔勾出远山,画几只大雁,韵味陡增;

  房外一角,瓦片围起一片小石子,栽上两棵小树,俨然一副枯山水;

  村民屋门前,挂着竹筒做的风铃,朴拙有趣;

  ……

  沿着小路走着,充满艺术感的小景点、小设计,让人目不暇接,充满文艺气质。

  并非旅游景点的葛家村,藏着一个很文艺的酒吧。老板葛品高是本村人,80后,在城里开了16家品牌服装店,生意不错。

  酒吧之前是自家老屋,有50多年历史了,楼板是木质的,墙是石头垒起的,原来一直用做储物,它的改造只花了三四万元。

  “丽江、乌镇可以这么搞,我们怎么不可以?”葛品高说,老房子是村子的历史。而今,“这里成了村里人流最大的地方”。

  葛家村不是旅游胜地,却在很多方面胜过网红胜地,这里不仅有酒吧,还有茶室、画院、美术馆、工艺品店……

  其中,一家仙绒美术馆,藏在私家宅院里。但是,你要是进去参观,主人不但不恼,还会很高兴。

  馆长叫叶仙绒,60多岁了,并非文化人,只是位普通村民,不会书法,不研究字画,却用废旧家具、物品、儿子的书画,建起了一个美术馆。为她揭牌的,还是时任宁海县委副书记李贵军。

  走进去,你能看到两代人的嫁妆、用品:床、柜子、窗门、果盆、三寸金莲、煤油灯、手电筒……尤其是古床古柜工艺,十分精美。走上楼,儿子、女儿、孙子写的字、画的画,一幅幅裱好,悬挂在木质房梁上。

  美术馆能赚钱吗?答案是:不能,但是有人来看,开心。

  葛家村处处有景点,时时有惊喜。哪怕是一处渣土、废石堆,也被涂上了不同的色彩,看上去错落有致,也有了艺术感。

  最让人惊讶的,是村里的人,一个个都乐于创作,自己精心设计美丽庭院,成为了生活的“艺术家”——

  50多岁的大姐袁小仙,利用缝纫特长,制作了100多个布艺玩偶;

  60多岁的村支委葛诗富,从山上挖来梅花,钉在墙上成了梅花图,还亲手建起一个颇有诗意的竹亭;

  70多岁的葛运大用竹子、粽皮,创作了“鸟巢游乐场”,供村里的孩子们玩乐;

  ……

  呈现在眼前的这些艺术画面,之前,要么是刺眼的垃圾死角,要么是废弃房屋、废品。改变,源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的一次艺术乡村振兴实践。

  2019年4月份,丛志强副教授和他的团队在短短的12天时间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对葛家村环境进行了艺术改造和提升,让葛家村开始蜕变。

  艺术和乡土的融合和碰撞,点燃了村民的艺术激情,让这个山村和村民越来越浪漫,对生活越来越有激情。


浙江工人日报 00001 葛家村小景 2020-10-17 2 2020年10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