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工会

以“产改”思路 找准权益维护新定位

  主持人:阮向民

  观察嘉宾:

  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副教授刘若实

  海宁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朝晖

  宁海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周平永

  本期话题:今年1月1日起,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正式施行,法律明确: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总体思路中,“权益上维护”也是推进改革的基本任务之一。在“产改”的目标体系下,如何理解产业工人权益维护的新内涵,找准权益维护的新定位,探寻权益维护的新通道,我们邀请相关专家、企业经营者、工会干部一起展开探讨。

  从“保障”到“发展”的迭代升级

  主持人:“权益上维护”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支撑保障机制,在“产改”的目标体系中,精准理解把握产业工人权益维护的定位和内涵,是推动“产改”任务落地落实的关键所在,各位对此有着怎样的见解?

  刘若实:落实好“权益上维护”这一“产改”基本任务,需要从“产改”的整体目标体系中来认识。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了改革的根本目标——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这一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到产业工人权益维护,应该定位于产业工人的全面成长、全面进步,产业工人权益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传统意义上的职工维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保障性权益,包括劳动报酬权利,社会保障、休息休假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等。二是民主权益,主要指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产改”目标体系中,除了这些基础性权益之外,强调产业工人的发展权益,比如技能提升、职业成长等。可以说,“产改”思路架构的“新权益观”,是一次从“保障”到“发展”的迭代升级。

  缪朝晖: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说,保障职工的分配权、收入权,受《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调节,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同样受《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法律保护是底线保障,“产改”目标中提出的“权益上维护”应该有更高的起点和要求。

  去年,海宁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被列入全省非公企业“产改”权益维护试点企业。我们在维护和发展产业工人权益方面一直在探索实践,把落脚点放在保障职工体面劳动,着重保障和完善职工五方面的权益:员工的民主参与权、岗位晋升权、员工与企业发展的共享权、受关爱的权益、创业创新的权益,架构起全方位保障员工成长发展的制度体系。

  从“被动”到“主动”的角色转变

  主持人:从“保障”到“发展”,是产业工人权益内涵的迭代升级,那么具体在落地落实层面,应该如何得以体现?

  刘若实:我觉得首先需要在意识层面实现转变。在习惯思维中,“维权”往往以正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为前提,通过相关组织提出诉求、寻求公道、得到保障的过程。而在“产改”的目标体系下,比如说职工的发展权益,需要企业事先谋划、主动作为,因此“新维权观”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次从“被动”到“主动”的角色转变。

  这样的转变,对于企业来说不是额外的负担,而是着眼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国总工会负责人在解读《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时客观分析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发展的现状,其中谈到“职业发展通道狭窄,已影响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必须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从企业层面来说,产业工人队伍的质量与企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履行好“产改”的主体责任,维护好职工的成长权益,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缪朝晖:在我们公司,有一种现象最有说服力,祖孙三代都是公司的员工。父辈将孩子带到自己工作多年的企业,说明他对企业有着高度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来自于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对于员工而言,企业价值观集中体现在成长、发展的空间。

  海宁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自1994年改制以来,建立了职工持股会,这是职工主人翁精神最鲜明的体现。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倡导一种企业理念——“发展没有天花板”,员工的岗位晋升“上不封顶”,员工的创业创新梦想在企业受到保护和倡导。近年来,我们把“揭榜挂帅”等制度引入了企业生产经营,为员工创业创新提供广阔的舞台。只要你的思路是正确的,方法是可行的,就能受到企业的尊重和支持。作为企业经营者,我的体会是用机制发展员工权益、打开成长空间。

  从“共商”到“共赢”的能量转化

  主持人:产业工人权益维护、发展需要制度的保障,也需要有平台、通道的支撑。在这方面,作为“产改”牵头单位,工会怎样发挥好自身的职能和作用?

  周平永:近年来,宁海县总工会着眼于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围绕职工的痛点、堵点问题,创新推出“职工说事”制度。经过几年的运作和升级,这一制度也成为了推进“产改”的一项务实举措。

  制度的最初设想是发挥工会联系职工广泛的自身优势和维护职工权益的基本职能,通过听取“职工说事”,营造“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和谐氛围。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化解矛盾、维护权益所带来的“化学反应”。通过“职工说事”的共商机制,职工气顺了、心齐了,实现了职工成长和企业发展从“共商”到“共赢”的能量转换。许多一线职工在“说事”环节主动提出了在科学管理、节能降耗、技术革新等方面的“良方妙药”。华英伦科技公司通过“职工说事”采纳员工意见,投资180万元进行设备改造,在大大减轻工作量的同时,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260余万元。截至目前,全县通过“职工说事”采集“金点子”,累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达5000万元。

  刘若实:宁海县总工会“职工说事”制度最基本的逻辑在于维护和发展两者的内在关系。在实现共同成长的愿景下,“共商”可以推动实现“共赢”。在“产改”的目标体系中,权益维护的支撑保障作用是全方位、体系化的,那么权益维护的平台设计也将是多元化、立体化的,尤其是在非公企业,工会在协调劳资关系、建设对话通道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产业工人权益维护、发展不断提档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和充足的能量。


浙江工人日报 工会 00002 以“产改”思路 找准权益维护新定位 2022-01-20 2 2022年01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