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人间

也许有一天突然就消失了

  ○王珍

  在听到我翻来覆去地絮叨自己讨厌的耳鸣挥之不去后,弟弟问,看过医生了吗?我告诉弟弟,三甲、民营、中医、西医、内科、外科、肾科、五官科全都看过了,中医西药吃掉许多公斤,刀也动过了,这个耳鸣就是看我好欺负,赖上我了。

  弟弟说,既然没有特别好的方法立马把它请走,那就把它放下,别恨它也别在意它,说不定在某一天它就突然消失了。

  我觉得这不止是一句吉言,这是充满亲情的祝福和祈祷,是一句带着满满鼓励和信念的正能量咒语。我选择相信!

  弟弟话不多,但金句多。他说:“不管以后将如何结束,你已经给了爹娘的晚年很幸福的一段人生。你和姐夫太不容易了,换我就做不到。”他的理解和体谅很减压,让我瞬间泪奔,也给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我是一个很敏于感受的人,容易哭容易笑,容易开心也容易崩溃。特别是碰到懂自己的人,我是要动心动情的,至少他们的话会直接给我某种心理暗示。比如,在我小时候,听到妈妈对别的叔叔阿姨们说,她特别喜欢我的理由,是她觉得我的良心好。这句话影响着我的人生,我一直保持着心的柔软度、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就是不想让妈妈失望。

  这种心理暗示确实时常给予我碾碎一切困苦的坚毅和气概。有时,我自己都惊讶,我怎么能够拥有这样的坚持力和忍耐力?

  草木都能感知冷暖,会有春华秋实的表情,更何况是有七情六欲的人类呢。所以,人会因为心理暗示而产生情绪波动,甚至导致身体疾病,或者让疾病神奇地不治自愈。至少,对我这样的人是完全可能的。

  就像李清照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说的:“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婉约含蓄地说出了离愁别绪带来的心理暗示,直接让她憔悴消瘦了。

  心理暗示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在前面加了“积极”和“消极”的定语之后,就有了天壤之别。所以,心理暗示可以是治愈的良方;也可能是致病甚至是致命的毒药。

  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故事中,年轻的画家琼西在寒冷的十一月患上了严重的肺炎,病势凶猛。她每天悲哀绝望地数着窗外的常春藤落叶。“等到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我也必须得走了。”仿佛落叶在暗示着她的生命尽头。但在经过两个昼夜的狂风急雨后,最后那片叶子竟依然奇迹般地长在那儿!其实,这是老画家贝尔曼,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创作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叶子。正是这片用生命换来的叶子,给了并不知道真相的琼西一种很好的暗示,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

  虽然,生活不是小说,但心理暗示的力量确实不可小觑,可以让人绝处逢生,也可以让人功败垂成;正面和负面,真可谓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有时,决定生命长度的并不是疾病,而是心理暗示。就像被称为不治之症的癌症,有些患者在不知道时还好,一旦得知自己身患此病,身体便急速衰败。有不少人其实是被自己吓死的。反倒是那些无所畏惧者,能奇迹般地延长生命。

  我有一位亲戚,乐观开朗,但在坚强地和癌症抗争了一年之后,还是撒手人寰。我觉得很惋惜,更觉得困惑:她年纪不算太大,心态又那么好,怎么走得那么快?一位知情人告诉我,她自己是够坚强、够勇敢的,但周围的那些愁眉苦脸,那些长吁短叹,给了她太多的负面暗示。这里真的需要多一些散发着真善美人性光辉的老贝尔曼!

  其实,并不是非得像老贝尔曼那样豁出性命,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只需多一些互相关心和爱护、互相支持和帮助、互相鼓励和理解,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出手为彼此画上一片叶子,哪怕只是像我弟弟那样,说上一句善解人意的话语,也许就能让我们生命中的藤叶永不凋零,熠熠生辉。


浙江工人日报 人间 00003 也许有一天突然就消失了 2022-03-05 2 2022年03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