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工报视野·广告

开创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美好“钱”景

  本报讯 记者金钧胤报道 三五成群的黄腹角雉在泰顺县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间穿梭、悠闲散步,还不时打闹嬉戏,安静的山林也变得热闹起来。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全球仅存5000余只黄腹角雉,其中乌岩岭内总量500余只,是目前我国已知的野生黄腹角雉种群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除了珍稀动物,乌岩岭的珍稀植物也不少。“去年,综合科考专家还发现浙江垂头蓟、浙南木犀、黑果石楠等三个植物新种。”浙江乌岩岭管理中心党委委员蓝锋生说,乌岩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带来了许多链式反应,最显著的就是开创了美好的生态“钱”景,让民宿发展有了更广阔、更绿色的天地。

  “全面掌握生物资源本底状况,能为今后开展重点监测和科学研究,制定科学保护措施提供依据。”蓝锋生说,截至目前,共采集植物、大型真菌、昆虫、水生生物等标本1.6万余份,并一一建立物种名录和DNA条形码数据库。

  摸清本底是基础,落实管护才是关键。泰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组合拳在乌岩岭保护区打出了实效。“我们采取的这些举措卓有成效,乌岩岭保护区目前拥有的丰富的生态资源就是生动诠释。”蓝锋生告诉记者,根据最新保护区综合科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乌岩岭记录到新增动植物439种,“特别是消失30多年的小灵猫重回视野,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明显标志。”

  如今,在精准精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不断加持下,浙江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野外种群数量由最初的30多只发展到500多只,成为全国重要的黄腹角雉保种基地和原产地人工繁殖基地,获评“2021~2025年中国动物学会濒危动物保育示范基地”。

  在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泰顺启动实施了“生态大搬迁”行动,着力做好“下山居住、上山致富、人才回归、产业兴旺”16字文章。

  “‘生态大搬迁’既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类生产生活对其他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又能让万物和谐的好风景带来好‘钱景’。”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泰顺分局章荣安说,过去19年间,泰顺不断升级搬迁模式、优化扶持政策、统筹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移民人数突破10万,一大批“移居”百姓尝到了生态红利。

  48岁的吴妙英便是其中之一。吴妙英是泰顺司前镇人,也是“遇见畲乡”民宿店的店主,借着“生态大搬迁”,走上了致富路。说起如今下山安居生活,吴妙英眉眼里都是笑,“日子更好咯!”她顿了顿,“以前外出到杭州打工,顾不上家里。现在这里不仅景点多,关键是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说起家门口的好风景,吴妙英如数家珍。“靠着好风景,就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我顺势办起民宿,而且政府有补贴,达到标准的每个房间都会补贴8000元。”

  通过经营民宿,吴妙英每年就能有20万元左右收入。“更关键是能照顾家里老人小孩,比外出打工强。”吴妙英对如今的生活很满意。

  如今,像吴妙英吃“生态饭”的人在泰顺越来越多,泰顺的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蓝永慧告诉记者,以“民宿+”为模式,司前畲族镇将畲族文化、红色文化、休闲采摘等文旅、农旅多产融合,大力发展农家乐,打造民宿集聚村。截至目前,全镇已发展“山里人家”“畲乡小院”等25家乡村民宿,成功创建浙江省首批文旅产业集聚区。


浙江工人日报 工报视野·广告 00004 开创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美好“钱”景 2022-03-17 2 2022年03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