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不离乡不离土” 实现家门口就业

奉化来料加工驶上数智化“高速路”

  本报讯 通讯员郑连乔、陈银儿报道 “我腿脚不好,请帮我挑选一些轻便产品。”近日,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白杜村村民陈阿秋在微信群发消息,很快就收到了来料加工产品。

  来料加工是奉化区促进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创新机制,通过“企业发包业务、‘经纪人’承揽调度、农户(加工点)按需生产”的加工模式,充分帮助农村闲散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但是,因身体或家庭原因不便到来料加工点工作的村民不在少数。

  “我们建立微信群线上点单,一方面是为了及时了解大家的需求,同时也方便开展线上线下培训。目前,微信群已有278人,点单共计462次。”西坞街道妇联副主席邬路维介绍道。

  一直以来,西坞街道来料加工品类以针织类低端加工产业为主,如何提高附加值是邬路维一直思考的问题。一次偶然机会,她体验了陶器制作技艺第四代非遗传承人邬彬旭的陶器制作分享课,于是萌生一个念头:把来料加工产品和非遗融合,促使来料加工提档升级。她立刻联系邬彬旭并达成合作意向。“将两者融合,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奉化陶瓷文化,还可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邬路维说。

  “在汇聚各方资源后,我们筹划把来料加工产业数据全程化、全域化、全景化,并进一步加强产业管理、开放营商资源、共享市场资源。”邬路维告诉笔者,目前正和西坞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商谈打造线上点单平台,把来料产品精细化分类,方便不同人群快速找到各村来料加工超市或具体的来料加工点。届时,通过线上小程序,各村加工点连通市场一线,承接加工订单,便捷办事流程;企业进一步了解资源、释放外发订单;村民自主链接加工资源、了解产业概况,享受数智化所释放的产业潜能与带富红利。

  眼下,西坞街道来料加工已覆盖70%的村(社区),培育了27位“经纪人”,形成了500余人参与的来料加工规模。据统计,来料加工已为农民增收420万元,成为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的重要渠道。今年,西坞街道在加快来料加工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基础上,推动加工点向“超市”转型。“超市”可以按需下单,与街道成人学校联合,推出免费培训课程。比如月嫂培训、厨师培训等,为村民增加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为推进来料加工产业,奉化还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奖励优秀从业人员、‘经纪人’、授课教师以及村集体,并配套其他政策保障,激励引导村(社区)参与管理、企业提供来料加工业务和职业‘经纪人’统筹调度等。”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毛立明介绍,全区现有来料加工点79个,带动22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2万元,今年将在更广范围推广来料加工,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浙江工人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不离乡不离土” 实现家门口就业 2022-04-01 2 2022年04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