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工报视野·广告

杭州华盛:数智赋能 编就纺织“新装”

浙江民企展播

  ■王琦

  疫情反复,传统纺织业如何转型升级,赋予产业发展新动能?竞争加剧,纺织企业如何突破重围,创新技术打造过硬产品实力?

  坐落在桐庐富春江畔的杭州华盛围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华盛),深耕纺织行业二十余载,抓住时代风口顺势而为,以民营经济之力积极赋能传统纺织业。

  机器换人 “换”出效能提升

  三台机器,两三名员工,1997年,一个小型围巾加工厂在桐庐诞生,这便是杭州华盛围巾有限公司的前身。企业专业生产围巾、手套、帽子等纺织产品,年销售额高达1.5亿元,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欧洲等20余个国家,数十年稳扎稳打,逐步在行业内站稳脚跟。

  2015年,“机器换人”热潮涌现,一直在寻求企业创新发展的杭州华盛总经理周军华,嗅到了转型的契机。

  筹备资金、采买智能化设备、更新生产线……周军华顶住转型升级的多重压力,以最大的决心打造智能化生产车间,用数字化“丝线”编就出纺织“新装”。

  随着智能化设备的投入使用,企业产品质量提升了,产能提高了,用工成本下降了,一系列肉眼可见的改变让周军华的坚持有了回报。“有了智能化设备,生产线的人员需求减少了20%~30%,破解了用工难的问题,同时自动封箱等技术,也提升了生产的效能。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投入600余万元用于设备升级,为企业更好发展注入动力。”周军华自豪地说。

  疫情突围,展现发展韧性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企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原材料涨价、运输渠道受阻、关税增加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企业发展陷入了困境。同时随着全球疫情越发严重,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出现急缺。

  周军华当即决定,购入熔喷布和口罩生产专业机器,满足国内需求,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仅仅两个月时间,企业便完成转产,迅速投入到口罩和防护服的生产中。国内外巨大的口罩需求缺口,让公司不仅没有裁掉一个员工,还让大家的平均月薪不降反升。同时,周军华积极捐款捐物,为疫情防控一线提供有力保障和爱心支持。

  “企业发展,不仅要招人,更要能养人。”正是出于这样的责任感,周军华始终把员工装在心里,把团队放在首位。今年,疫情再次反复,国内国际形势不容乐观,但杭州华盛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隆作响,一派热闹场景。

  这正是周军华应对危机的“突破口”,根据国外反季节的特点,杭州华盛采取交替生产的方式,在夏天生产冬用的围巾产品,而在冬天,则生产较为轻薄的围巾,并逐步减少外销增加内贸,确保企业生产订单稳步回升,充分展示企业发展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生产上下足功夫,产品销售更是不遗余力。如今,杭州华盛已加入抖音、1688、亚马逊、TikTok等各大知名电商平台,主动拥抱线上带货,形成联动之势,将抵御疫情的压力转变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同时,持续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素质,通过招引年轻人才,不断修炼提升“内功”。

  匠人之心,躬耕产品升级

  企业的文化墙上,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业龙头企业……各类奖牌荣誉熠熠闪光。周军华表示,民营企业发展更要注重自主品牌的打造,其培育的自主品牌“婵伊人”,已在2014年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

  近年来,公司作为杭州市研发中心单位,持续加大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新设实验室,研制出一款款新型功能产品,让“婵伊人”围巾更具科技感和时尚感,从而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

  “一条围巾,大到原材料、纺纱工艺的选择,小到绒线的长短、pH值的酸碱度,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会影响到产品质量,这里面也蕴藏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谈起纺织制造,周军华如数家珍。

  作为桐庐县第十六届、十七届人大代表,周军华心系纺织行业的未来发展。聚焦产业延伸,积极与当地职业技术院校合作,通过“校企联动”,让更多年轻的力量加入到传统行业的创新发展中,让更多优秀的人才找到专业对口的发展舞台,实现院校与行业的共享、双赢。

  杭州华盛的发展,也正是民营经济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的缩影。周军华用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转身,走在了行业发展的前沿。

  恰是乘风破浪时,奋楫扬帆再远航,我们期待杭州华盛的下一次精彩蝶变。


浙江工人日报 工报视野·广告 00004 杭州华盛:数智赋能 编就纺织“新装” 2022-08-11 2 2022年08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