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职业教育·广告

52岁新生入读高职院校 释放什么信号?

  ■朱小峰

  “家长请留步,学生进去就行了。”

  “我就是学生,我是来报到的。”

  9月13日,在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对话在鲁新林同学和学校工作人员间出现过多次,鲁新林只好不断出示自己的录取通知书。52岁的鲁新林,今年成为该校历史上年纪最大的新生。

  据报道,鲁新林是湖北襄阳人,因为身体原因,去年10月从单位提前退休,他转而备战高考,没想到一次就考上了。他说:“我不想退休后每天打太极、钓鱼,想再当回学生。”他给自己定了目标,将来还要专升本。

  无论鲁新林能否顺利完成在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全部学习,能否如愿实现专升本的目标,其以52岁的年龄入读高职院校这件事本身,已经在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职业教育是一种包容性教育,具有最大程度上的适应性,可以贯穿人的一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接受职业教育既是一种人权,又是人们终身发展的必要手段。1999年,UNESCO在《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报告》中指出,“职业教育与培训不仅应该为人们的就业做好准备,也应该成为促进社会包容和凝聚力的有效工具。要提升职业教育的全面性和包容性,以此满足所有学习者的需求。”

  职业教育的这种包容性特征,在2022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有明确体现。新职教法规定:“公民有依法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国家采取措施,组织各类转岗、再就业、失业人员以及特殊人群等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和鲁新林一样,有志于参加职业教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无论多大年龄、什么样的学习能力基础,都有权利接受适合自己的职业教育。与之相应,为了保障这种权利,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必须提供给有相关需求的学习者以合适的课程,帮助他们增长知识的储备、发展需要的技能,满足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活到老,学到老。这个人人皆知的朴素道理,在社会知识结构快速转型,对人的素质能力要求不断抬升的当下,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会用手机拨打电话还不行,还必须懂得用手机解决身份识别、乘车购物等其他必用的技巧;会炒菜做饭还不够,还必须懂得如何吃得美味营养健康。诸如此类的现实性学习需求,对于公民个人和国家、集体,都是一个必答题。哪里学、谁来教?对于这个问题,作为与地方社会经济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无疑是一个最佳答案。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持公平全纳、有教无类、面向人人、质量优先的理念,为各类群体提供适宜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这是国家赋予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机构的崇高使命,更是所有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应有担当。把鲁新林这样的孜孜求学者吸引到职业教育中来,让他们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提高他们自己的人生幸福度,提升国家的整体教育水平,职业教育必须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


浙江工人日报 职业教育·广告 00003 52岁新生入读高职院校 释放什么信号? 2022-09-22 2 2022年09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