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VS“新八级工”制度

  ■朱小峰(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

  去年年底,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公布3名首席技师和26名特级技师名单。这是浙江省开展“新八级工”制度试点以来出炉的首批首席技师和特级技师。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被打破,有效解决了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瓶颈,延伸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去年5月,人社部制定出台《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延伸为“八级”,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其中,特级技师比照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同等待遇,首席技师薪酬待遇可参照高管确定。“新八级工”制度增设的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有效解决了高技能人才向上晋升难的问题。

  五级变八级,重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有利于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对于鼓励青年群体投身社会实践,以一技之长实现高质量就业,助力技能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新八级工”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也有利于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横向贯通,为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类、管理类等其他人才序列的平行衔接提供了现实性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由人社部制定的“新八级工”制度,实际上是技工教育的直接产物。虽然广义上说,技工教育同样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但是,现实中,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尤其是与高职教育间,还存在着一定的隔阂。技工教育着重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实施技术工人和产业工人的培养;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目标旨在培养大量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人才”和“工人”的定位之别,使得高职院校在面对技工学校时,有种高高在上的优势感,表现在学生培养中,对于职业技能等级的引入重视不够。比如,“新八级工”制度公布后,未能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未能充分认识到其和自己人才培养的关联意义。

  其实,作为技能人才的一种量化的待遇标尺,“新八级工”制度实际上树立的是“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价值导向,不仅真正体现技能的含金量,而且可以为技能人才的自我成长构建清晰的目标。这样的激励价值,对于同样以技能人才培养为中心的高职院校来说,同样具有目标导向意义,高职教育中引入“新八级工”制度,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必要性,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也清晰明了。

  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将“新八级工”的相关要求融合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够为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提供精准的专业服务能力内容,有利于企业对于高职的人才培养内涵有更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双方合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新八级工”制度所体现的技能晋升通道,也为高职学生对于自身的技能技术水平提升,有了明确的求索目标,为他们的专业学习提供了持续性的驱动力。坦率地说,当前高职学生对于技术技能的理解,其实普遍是比较模糊的。基于此,“新八级工”制度不仅应该,而且必须引入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中,为自己的人才培养提供制度引导和方向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但同时高技能人才缺口也达到了2000万,到2025年,预测这个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高职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必须要肩负弥补这个缺口的重任。既然“新八级工”制度是健全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就应积极参与进来,而且是越早越好。


浙江工人日报 职业教育 00003 高职院校VS“新八级工”制度 2023-02-23 2 2023年02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