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工人

从“专科医生”到“全科大夫”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站里有了“工人发明家”

  记者胡翀 通讯员胡昌清报道 程炎星,是青田县公安局车管所下属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站的一名普通职工,每天的工作就是跟汽车打交道,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对他来说,这份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饭碗,而是倾注了全部心血的一份事业。截至目前,他单独或者跟同事一起,前前后后共申请了7个国家专利,而由其与同事一起申请的“机动车外廓尺寸动态自动监测装置”项目,更是获得公安部、交通部等国家部委的高度肯定,一举填补了国内同行业的空白。

  “好学” 让程炎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今年35岁的程炎星,上学时学的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1999年7月,来到丽水市机动车辆安全性能检测站实习,之后就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检验员。学以致用,让初入社会的程炎星如鱼得水,而他所供职的丽水市机动车辆安全性能检测站又是当地唯一一家检测站,这让他有机会将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各种状况的车辆上进行实践。

  程炎星把自己当成车辆的“医生”,给车辆“看病”,就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就要去熟练掌握每一种汽车的款式、构造、性能。随着车辆的更新换代,让程炎星意识到,传统的车辆检测、维修知识也应该升级提高,特别是电路、程序方面的知识。车间的老师傅传授他的经验应该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迸发出更大的能量。于是程炎星就买来一些相关的书籍进行学习,通过自身努力,2009年取得华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学士学位。

  “程炎星原来基础不是特别好,后来成为检测站的技术骨干,与他好学分不开。”同事麻伟明这样评价程炎星。

  “钻研” 使技术革新的道路越走越宽

  在丽水市机动车辆安全性能检测站当了4年的普通检测员,2003年10月,检测站负责人觉得程炎星技术过硬,就把他换到检测设备维护岗位上工作。这让程炎星从一个给车辆看病的“专科医生”,转型成对检验测量设备和车辆都要十分了解的“全科大夫”。

  对于每一辆车子,遇到故障总是要把原因查找出来,再去分析车辆问题存在的原因。而在工作中,程炎星总是善于发现问题,发现了之后,又愿意通过思考,改进设备工艺,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用他的话说:要治标,更要治本。

  以往检测车辆外廓尺寸,使用卷尺来测量,人工测量有误差不说,还特别费时、费力。这套用了几十年的测量方法,程炎星怎么看都觉得别扭。他就尝试对不同的车型、构造,拍照、记录、建立项目可行性报告方案,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系统化处理,建立数据模块向着自动化检测的方向进行努力。2007年7月,程炎星与同事一道第一次向丽水市科技局申报了机动车外廓尺寸动态自动监测装置项目。

  经过三年的反复修改,在2009年10月通过了公安部、交通部等单位的联合现场评审,验收结果表明该项目填补了当时全国的空白。

  2011年,缙云与云和某汽车运输公司从江苏某企业购买了新的12辆中型普通客车,程炎星通过这套机动车外廓尺寸动态自动监测装置,在检测中发现新购买车辆的长度超了3厘米,不符合国家上牌标准。

  运输公司觉得厂家都有正式的车辆验收报告,厂家也派了专业技术人员来协商,怀疑程炎星发明的设备和对国家上牌标准上存在误差。

  最后,双方通过公安部技术专家的确认,发现车辆确实存在超长的情况,最终厂家只能召回这批车辆。

  这次经历也使得程炎星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信心更足了,也让他意识到,技术手段总是在不停的钻研、磨练过程中不断提高的。这之后他又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学术专刊上发表论文8篇,与同事共同发明了《车辆外廓尺寸动态自动测量装置》、《便携式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一种便携式小型汽车驻车制动的检验坡道》等7个项目获得国家专利并应用到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2013年12月通过人才引进,程炎星来到青田县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站工作。之后,程炎星又先后获得丽水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入选2013年“138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16年10月参加全省公安科技项目评奖获得全省前三名……面对这些荣誉,他淡然一笑,“这些荣誉只会让我更加努力去学习钻研,再从车辆查验挖掘点技术项目,再去攻克一些难题。”


浙江工人日报 工人 00002 从“专科医生”到“全科大夫” 2016-11-11 2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