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人文

悠悠运河塘栖行

  塘栖距城区仅四十公里,明清时期富甲一方,人称“江南十镇之首”。自从西湖、运河申遗入世,杭州人潮汹涌,非比往常,而运河畔的塘栖越来越受人关注。

  一部运河史,犹如人类史册一样浩瀚与悲壮,二千年的动乱与和平、繁荣与衰落、治者的冷酷与民众的苦难,交织着运河永恒的涛声。

  初春时节,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一行沿运河到塘栖一日游。众人在武林门码头集合,举目望去,车水马龙,洋楼林立,蔚为壮观。行至运河畔,一座旧式门楼上几个繁体字“武林门码头”飘然眼前,忽有时光倒流之感。昔日武林门是阻挡北兵南侵的古战场,也是北去航运的始点,至今仍是全市商贸中心。门楼有楹联,曰:“北往南来,千里碧波贯今古;湖光山色,满城佳气蔚葱茏”,点出了运河之旅的亮点。

  一艘华丽的漕舫泊在岸边,众人鱼贯而入,舱内摆放着古色古香的桌椅,透过宽大的玻璃窗,船外风光一览无余。悠悠乐声之中,画舫徐徐起航,电视开始播送一个又一个画面,诉说运河的今生前世。

  刚坐定,服务员送上香茗茶点。实际上,画舫赏玩在江南游事中自古盛行。南宋以降,风行船茶,游客泛舟水上,款款而行,清风流霞,品茗论道,饱览湖光山色,个中的乐趣自是外人难以想象。清《桐桥倚棹录》载“画舫甚宽,酒茗佳肴,任客所指。宴舱栏楹桌椅,以紫檀红木镶嵌,门窗多雕刻黑漆粉书画,设瓶花茗碗,唾壶杯箸肴馔。歌女弹琴弄弦,清曲助兴,船行景移,岸上花香扑鼻,酒未醉人,人先醉。迨至酒阑人散,只剩一堤烟月斜照。”

  柔柔丝竹,一杯香茶,几碟瓜果,品茗赏景,别有情趣。

  向舱外眺望,垂柳、花木、酒馆、茶楼、雕塑、旧埠、老厂,精耕细作的农田,徐徐向后推移,似有追寻旧日风情之感。船行景移,酒未醉人已被美景所醉,古人一直要到“酒阑人散,一堤烟月斜照”方才尽兴。想来,饱览河山秀色之余,品茗清谈,乃品质生活之最!

  近年运河综保项目竣工,岸上的老宅、旧厂、埠头等经过精心打造,焕然一新。两岸杨柳低垂,小亭古朴,花木扶疏,水鸟低飞,不时见到林荫丛中有粉墙黛瓦的饭店外挑出酒旗,昔日码头起重机仍置于原位,搬运工只能用雕塑取代,一幅交织着传统与现代的风俗图扑面而来。古诗《观运河》飘然而至:“运河柳色几堆绿,百里长河一片明;泛泛画舫如水鸟,重重楼阁若蓬莱;远眺咫尺繁华地,何时虚名传天下?”

  没多久,只见一座三孔石桥高耸河上,导游说:“拱宸桥到了,这是我国古建中最高、最长之石桥,初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桥名的‘拱’字,即双手相合,以示敬意,‘宸’乃皇上居所也。此桥既是京杭运河终点象征,也是钱塘自古繁华的标志。自古以来,拱宸桥处在南北交通枢纽之地,尤其是1896年杭州列为通商口岸后,在此地设洋关。近年古桥再次修葺,开发了拱宸桥西历史街区,留存不少遗址遗迹。”

  历代以来,塘栖是杭州漕运起点。民国时,骤成江南米市,遂为官府储粮之所。江南有“粮仓”之称,此馆可谓集天下谷仓之大成,不可小觊。两浙自古为朝廷财赋重地,《大学衍义补》有:“赋出天下者江南居十九,两浙居江南十九,而苏常嘉松湖杭六府又居两浙之十九也。”江南富庶,百姓勤勉,五谷登丰,芸芸众生,何愁生计?不难看出,在塘栖设粮仓博物馆委实是个绝妙构想!

  在塘栖,有原汁原味的江南风情,有雨中绵绵的垂柳,有曲桥高耸,扁舟穿境的画卷,更有充满情韵的美酒佳肴,此景、此味、此情,不正是古人的“梦中江南”?看官,小走武林,薄游西湖,泛舟运河,怀旧塘栖,共襄盛世,如何?龚玉和


浙江工人日报 人文 00003 悠悠运河塘栖行 2017-08-05 2 2017年08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