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工 人

在抢救生命的第一线与时间赛跑

温医大一院急诊科护士长林碎钗视工作场所为“前沿阵地”

  通讯员陈怡 记者吴晓静报道 如果说,医院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急诊科就是战场的最前沿阵地。今年是林碎钗在急诊科工作的第10个年头,她说,“这是工作,更是一份事业。我已经不能用爱或者不爱来定义,它已经融入我的生命,像吃饭、睡觉那般自然。”

  当好科室的“大管家”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救中心,是温州市最大的急救中心,共有221名医护人员,整个团队承担着浙南闽东地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工作,去年一年急诊就诊量就达23万余人次。

  面对每天不断送来的急重症患者,护士长林碎钗总是能在最短时间内组织紧急救治。立即给氧、建立静脉通道、应用抢救药剂……她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完成抢救工作,为抢救患者赢得更多的时间。

  在急诊抢救室巡房是她日常主要工作:时刻关注掌握所有急重症患者的情况,进行紧急抢救;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患者梳理和分流;时刻准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争分夺秒地在生命线上奔跑。

  护士晨间交班,她总是提早半小时到医院。急诊科护士林碧说,“从我进科室起,碎钗老师就有这个习惯,科室夜班护士早上第一个看到的工作人员一定是她。做一件事容易,但这多年来坚持做一件事就真的很不容易。”

  在林碎钗看来,作为急诊科总护士长,就是当好科室的“大管家”。“画设计图,跟工程,新院急诊科内部建设之初我就参与了,急诊抢救室、急诊监护室、急诊观察室、急诊病房、输液中心……科室的每一个分区设置都是以简化急诊就诊流程,抢救生命为前提。”

  冲在前线的“灭火器”

  在急诊科这个地方,人们总能看到如“八点档电视剧”一般的曲折故事。“病人和家属来看急诊,心情急迫,常常会发脾气,甚至有不理智的行为,这需要急诊医护人员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一次有效的沟通,可能就把一条生命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在急诊科大家都叫我‘灭火器’,哪里有争吵声,我就跑到哪里去‘灭火’。”

  一次,一位老人出车祸宣告死亡,难以接受现实的大儿子拽着老人的衣服无论如何也不撒手,要求医生和护士继续抢救。林碎钗在角落用帘子隔了一块区域,让儿子和父亲再单独相处一会儿,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缓冲他激动的情绪。“面对至亲突发的意外死亡,什么劝告的语言都显得苍白。其实,我能理解家属的情绪变化,面对突发悲剧,他们需要有宣泄的出口。”

  “还有一次家属因为怕病人在换床单时转身疼痛,执意不肯换满是血污的床单,我就和家属说‘我们帮病人换一下床单,病人就会更舒服了’,比起生硬的‘床单脏了换一下’,家属可能更容易接受,因为他们了解这是为了让病人更舒服。”

  林碎钗说,她是一个急性子的人,但在病患和病患家属面前,她总是特别耐心和细致,从言行举止去读懂他们的心情和需求。“一切从病患的角度出发,沟通就会顺畅。每一批新护士进来,我给她们上的第一课就是如何服务好病人。”

  长期以来,林碎钗用业余时间编写教材,授课培训,坚持送医下乡,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普及急救知识,至今已经开展急救知识讲座30多场,惠及人群近万人。她说,“多一个人学会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可能就多挽回一条生命。”


浙江工人日报 工 人 00002 在抢救生命的第一线与时间赛跑 2017-08-18 2 2017年08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