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人间

用“文学”叙写“美丽乡愁”

——读《杭城忆昔:档案里的杭州故事》有感

  ○卢江良

  《天堂流过一条河》《乐在骑中》《吴斌:中国最美司机》《高速卫士吴连表》《烈火中的青春》《中国快递桐庐帮》《以美铸魂》《“两山”之路:“美丽中国”的浙江样本》……这是一串长篇报告文学的书名。其实,这个名单还可以列得更长。而它们的著者,是同一个作者,就是浙江作家孙侃。

  笔者跟孙侃老师认识十多年,虽然谈不上知根知底,但熟知他的整个写作历程。他起步于诗歌创作;随后从事文学评论,穿插着写一些小说随笔;专注于长篇报告文学写作,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他以井喷式的超强势头,短短几年一连出版了二三十部作品,极速地奠定了其在长篇报告文学界的地位。

  这部最新出版的《杭城忆昔:档案里的杭州故事》(以下简称《杭城忆昔》),只是作者孙侃创作的众多报告文学中的一部。不过,在笔者看来,将其称之为报告文学,似乎“狭窄”了它的体裁。准确地说,它汇集了报告文学、民间故事、文史研究和散文随笔等多种体裁,是一部纪实类“文学综合体”。

  《杭城忆昔》一书共15章,分别写了15个“点”,有“站”“巷”“池”“桥”“寺”“店”“厂”,甚至“事件”和“案件”。在“点”的选取上,看似没规律可循,实则颇具代表性——每一个“点”,既代表了杭城的某一种“旧影”,又分别代表了这座城市的某部分历史,可谓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而对于每个“点”的处理,作者既有纵向叙述,也有横向描绘,纵横交叉,构成了较大的“历史面”,从而向读者呈现了杭城大面积的历史;涉及到某个“点”的撰写,既用治学的态度进行严谨地研究,又用文学的手法进行生动地描绘,使理性与感性相互融合,让这些“点”油然变得真实而鲜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书最大的特色,是作者将“个人往事”融入每个“点”中,让“小我”与“大众”进行有机结合,即等于让“主观描绘”与“客观叙述”相映衬,构建出了一段又一段关于杭城的“旧影”,使全书增加了作者的亲历感,还有隐形的互动性,焕发出有别于其他史书的异样光彩。

  我们夸赞某位作者时,往往喜欢用“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但这句评语用在孙侃老师的身上,显然过于单薄,因为他“扎实”的不光是“文字功底”,更是“文学功底”。这两者的差异在于:前者只需“具有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后者则在前者的基础上还须“在艺术方面达到较高境界”。

  感谢作者孙侃借助于杭州市档案局(馆)卷帙浩繁的“故纸堆”,为我们提供了这部用扎实的“文学功底”激情叙写的书籍。通过它,让我们了解了“杭州历史的某些角角落落”和“杭州当代发展的方方面面”,感受了这座有着“两千年的历史发展,极其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的文化名城的“美丽乡愁”。


浙江工人日报 人间 00004 用“文学”叙写“美丽乡愁” 2018-10-20 2 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