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我和我的祖国”征文选登

从茅草屋到商品房

  ■黄田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我家祖孙四代,一共建造了5座房子。从茅草屋到商品房,记录了一个家庭从贫穷心酸走向幸福甜蜜的峥嵘岁月,也见证了祖国从百废待兴到繁荣昌盛的风云历史。

  听父亲说,爷爷是个孤儿,童年时代父母因病相继离世,靠给地主看牛、砍柴度日,过着衣不蔽体的悲惨生活。30多岁才娶了奶奶,住在别人家一个小房间里。后来知道本村一户人家的木房子要拆除,借了一些钱,把那些木料买回来,请人修建了一座低矮阴暗的小木房,有几处还盖上茅草,有点像个猪窝。

  这样的房子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也满足不了家庭的需要。大约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父母又在其旁边扩建了一幢两层的木房,原来爷爷修建的低矮木房,被改造成猪圈和牛栏。

  农村实行分田到户责任制后,我家收入逐渐增多。原来那幢50年代修建的木房子,几乎成了危房。1984年春节,趁姐夫姐姐在家拜年,父母便把我和他们请到一个房间,共商造屋大计。

  通过半天商讨决定:老父老母出钱,我们年轻人出力。说干就干,经过大半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到秋末,这座砖瓦楼房终于竣工:一共四排三间两层,青砖黑瓦,是我们村当时最早建造的新屋之一。

  “东西南北中,挣钱到广东。”上世纪90年代初,我和妻子信心满满,背起行囊,南下广州闯荡。

  1995年夏天,我们回家发现,11年前建造的那幢砖瓦楼房,已明显陈旧落后。于是,我们毅然拿出辛辛苦苦打工赚到的那些钱,又在其旁边扩建了一幢两层的钢筋水泥楼房。而且,外墙粉刷了一层水泥沙子,远远望去,像一座漂亮的小别墅。

  有人说“故乡容不下理想”。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1997年10月,我和妻子又背井离乡来到浙江打拼。20多年来,我做过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部经理、企业报主编,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特别是近五年来,我负责主编的企业报,多年被评为省市级优秀企业报。同时,我坚持业余写作,常有作品在报刊发表。近年来出版了4本小书,并加入了省作协。

  妻子的工作也蛮出色,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工资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某企业搞销售,从见习业务员干起,到省区经理,如今当上大区主管,工资待遇水涨船高。在我们的赞助下,几年前,他在长沙市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并与本公司一位女孩结为伉俪,去年还买了一辆小车,可谓喜事连连,梦想成真。

  省城买房,在10多年前,对于我们这些农二代或普通工薪阶层来说,简直就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然而,这几年通过我们一家人的用心工作,奋力拼搏,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是呀,国和家紧密相连,没有国家的日益强大,哪有百姓的幸福小家。国逢盛世,我逢春天,我由衷地感谢祖国!感谢浙江!


浙江工人日报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选登 00003 从茅草屋到商品房 2019-10-09 2 2019年10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