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职工

逆行武汉的温州康宁医院精神卫生科医师唐伟:

耐心倾听也是一种治疗手段

  记者王艳报道 “最初进入方舱医院的时候,我们自己也进行了一番心理调适。因为对于精神科医生来说,院感防护方面比较薄弱,长时间穿着多层防护服也让人不适。”温州康宁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唐伟告诉记者。

  2月9日,作为省驰援武汉的第三批医疗队成员,也是首批心理治疗师,唐伟和同事刘志宏主任英勇逆行。3月28日返回,在武汉连续工作了49天。

  虽然2008年已参加过汶川地震灾后心理援助工作,但那时只要人在帐篷里,或者在空旷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安全的。但是在武汉,一开始一切都是未知。如何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以最有效的办法进行心理干预,此前并无经验可循。

  度过了最初的新奇和害怕,就开始正常的巡查和咨询。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每个人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样。唐伟需要排查舱内患者中是否存在重症精神疾病患者,鉴别患者中是否出现精神异常现象,对那些出现严重焦虑、紧张不安等心理应激的患者及时进行开导,以改变他们的认知和行为,从而积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

  “在方舱医院一般工作6小时,加上穿防护服的时间一共是10小时左右。心理医师,虽然不需要天天待在方舱医院,但是没有换班也无法换班,一天24小时随时可能要接电话、回微信。和一般心理咨询不同,我们不可能在45分钟后结束对话,有的案例甚至需要咨询两三个小时。”唐伟说,“耐心倾听也是一种治疗手段,但是通过电话和微信开展工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看不到他们的表情、眼神、动作,只能凭经验,凭对方的语言、语速等来判断。”

  随着疫情的发展,患者们的心理更复杂一些。之前他们担心的是病能不能治好,慢慢转变成了什么时候能回家、隔离期转阳了怎么办、是否还会传染家人,有些人还担心单位、邻居异样的眼光等。这些都需要唐伟和同事及时发现和调节,否则不良情绪一旦蔓延,就不是一个两个患者,可能一两百,甚至一两千,处理起来很棘手。

  除了服务患者,唐伟和同事还要关心医护人员,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分担他们心中的痛苦,帮助他们排解消极情绪,并给予鼓励。“医护出现疲惫和厌倦,主要是职业上的耗竭和睡眠问题。我们主要为他们提供一些心理保障。首先,让他们认识到这些情绪和身体不适都是正常的反应;其次,短期内帮助他们接纳这些不适,与症状共存,不要焦虑;然后,教他们一些减压妙招,比如在房间里做一些舒展运动,每天冲两次热水澡缓解不安,即使睡不着也按时上床睡觉,有空可以和家人通通电话……”

  “一线的医护人员大多是热血青年,很多人在什么都没想的情况下,就全部冲进来了,包括我也是这样。但是他们一进方舱发现与自己想的不一样,特别是那些照料重症患者的医护人员,他们的工作强度比较大,当患者病危或是抢救手段无法实施时,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与内疚感,觉得束手无策。”唐伟说,为了便于患者和医护人员随时联系,他和同事把自己的电话、微信,以及其他的联络方式,放到了各个方舱医院,也给我省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建了群。“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咨询者会打来电话,只能没电话的时候躺一会儿;电话响了马上起来接,不管是半夜还是什么时间。”

  唐伟的爱人早就习惯了他每一次说走就走的出差,但这一次她郑重地说:“武汉人民,我丈夫是借给你们的。中国人讲好借好还,到时候,你们要把他还给我。”为了解压,唐伟每天会和家人发发微信聊聊天,他也要求所有的队员,每天最好跟家里通个电话或者视频。因为家里人的支持,是最强大的支持。


浙江工人日报 职工 00002 耐心倾听也是一种治疗手段 2020-04-29 2 2020年04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