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人间

我当“网课伴读”

  ○陈慈林

  孙子一丁去年9月刚上小学,谁料国庆假期未满,班里一位小朋友患了手足口病。此病常于少年儿童间流行,与流感等同属丙类传染病。原本只需患病学生隔离治疗,病愈后回校上课即可,对其他同学影响不大。但如今各方对疫情防控高度重视,管控措施因而升级。经上级批准,校方宣布“教室全面消毒、全班停课10天,学生在家上网课”。

  此讯传来,全家挠头:让“学龄”刚满一个月的“读书郎”单独上网课,效果如何保证?儿子儿媳忙于工作无法陪伴,“网课伴读”重任只能落到我肩上。我虽忝列“资深网民”,上网课却属于十足“菜鸟”,因此有了一次新奇体验。

  第一天上网课,先把一丁接到家里。8时30分,我怀着既新奇又激动的心情,陪伴他准时端坐在书桌前,打开手机,登录进入班级“钉钉群”签到。时隔几十年再次聆听小学一年级老师上课,颇有时空穿越之感。先是语文课,这天上的是新课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这是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全诗不算标题只有35个字,虽明白如话,却蕴含着诗画相融的意境。要让一年级小朋友理解和欣赏这种意境,并非易事。

  老师先朗读课文,然后逐句解说大意,并重点讲解了几个生字的读音和书写特点,要求学生熟读、背诵全文,练习书写生字,学会用生字组词等。

  手机屏幕小,音量也不大,听课颇感吃力。老师可能也是第一次讲网课,面对空荡荡的教室,缺乏师生互动,更无法营造课堂氛围。老师的语速仿佛也比平时快了些许,有些词句我与一丁都没听清,又无法举手向老师发问,祖孙俩都产生了跟不上节奏的焦虑。好在后来发现老师讲课视频可以回放,多次回放再不懂,则可以课后打电话问老师,情绪才逐步稳定。

  第二节课是数学,这节课教的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与我们当年上学时“小明有15个苹果,吃掉3个还有几个”的题目不同,除了计算,还增加了许多“脑筋急转弯”题目:“这个数比6大9,又比17小2,这个数是几?”“从左往右数,小英排在第7个,从右往左数,小英排在第9个,请问共有几名小朋友?”……这些题型,不但让学生学会识数和计算,还培养了学生简单的方位感和推理能力。

  老师上完网课,作业却还得在线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叫“聪明卷”,题型有“看图写数”“按顺序填数”“看图列算式”“数学万花筒”等。老师在群里发了张作业卷图片,赶紧下载打印,督促一丁独立完成。发现两道题有误,帮他分析错误原因是粗心大意,并督促他订正后,把“聪明卷”拍照提交……

  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多一些,要求在课本上圈生字、标句子;在作业本上给生字标注音;每个生字按笔顺写5遍、圈出顿笔;听写5个生字组成的新词;完成后检查,发现错误订正3遍。

  完成以上作业后,还要在一个叫“河小象”的软件上,完成背诵课文。我们打开软件,一丁先听朗诵示范,又跟着读了几遍。七句诗朗朗上口,小孩子记性不错,很快已完成背诵并上传。软件根据“声韵母、声调、完整、流畅”四个要素准确度综合打分,80分以上良好、90分以上优秀。遗憾的是,他试传了N次,成绩始终徘徊在90分以下,因为他背诵时喜欢晃脑袋,录音质量受到影响。最后他心有不甘地以89分提交了最后一项作业。

  陪伴孙子上网课,使我有幸成为孙子的“同学”,深度了解了他的学业,更拉近了祖孙间的感情。


浙江工人日报 人间 00003 我当“网课伴读” 2021-02-06 2 2021年02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