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职业教育

“陪诊师”成职业 要认同更要呵护

  ■樊树林

  “一个人去医院看病是几级孤独?”网络上曾有一则关于“孤独分级”的热帖,其中“一个人看病”“一个人做手术”是网友们眼中的“终极孤独”。现实中,儿女在外工作的“空巢老人”、独自打拼的“单身青年”,生病后却不得不面对这份“孤独”以及“孤独”之外的难题。不久前,一条关于职业陪诊师的视频走红网络,“陪诊师”这一职业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当一些人还在对“电竞师”“愤愤不平”、对“家庭整理收纳师”大为惊讶的时候,“陪诊师”这一职业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而且,从事这种职业的一些人已经是做得“风风火火”,游刃有余了。

  “陪诊师”之所以受到关注,毫无疑问在于其反映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也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结果,是人们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所催生的一种社会需求。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无论是之前一些年轻人将自己的爱好转化为自己另一份业余兼职,还是新闻中王中原和张敏夫妻俩将陪诊作为自己的一份职业,都是瞅准了其中蕴含的商机和前景,未来可期!

  一个职业从无到有,从蹒跚起步到郁郁葱葱,需要一个成长、成熟的过程,更需要社会认同的一个过程。如果用传统职业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电竞师”“酒店试睡师”,还是“陪诊师”“失意倾听师”,这些职业貌似很另类,但其兴起符合了社会需求和市场的需要,符合新兴职业的规律。

  就业为民生之本,是经济的“晴雨表”。在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发挥新职业扩容就业的作用非常重要。应该看到,目前社会上诸如“陪诊师”类的新兴职业,虽说赚的利润还不够高,入门门槛也较低,但只要有市场的旺盛需求,这些职业在三五年内可能会有更大的市场竞争,也极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行业,而到那个时候也许这些第一个吃螃蟹者已经成为行业翘楚了。

  职业分工没有贵贱之分,也没有大小之别,希望社会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支持,更希望相关部门对这些职业给予风险上的分析,给予更专业的指导,并出台相应的职业标准,在权益保障、人才培养、职业提升等方面下功夫,让这些职业能从容地走下去,让更多有意愿从事新职业的劳动者有渠道、有能力参与进来。

  某种程度上说,每一种新兴职业的诞生都反映出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民生需求,同时也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个路标。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的背景下,必然还会涌现出更多新兴职业,包括一些服务于个性化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小众新兴职业。

  面对新兴职业的诞生,高调吹捧不合时宜,一味唱衰嘲讽也会偏离准星,这就需要全社会给予新兴职业发展一个强有力的支点,需要给予一个科学合理的空间。只有如此,新兴职业才能最大限度规避成长的烦恼,才能由一株幼苗成长为一棵大树,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创业,让他们感受到时代进步的红利。


浙江工人日报 职业教育 00003 “陪诊师”成职业 要认同更要呵护 2021-09-09 2 2021年09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