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打更人
○汪一龙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当佩戴着红袖章,身穿红马甲,手舞小红旗的志愿者穿街沿巷奔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扶老携幼时,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很早以前的打更人。那一声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关好门窗,小心窃贼”的吆喝声,伴随着“咚咚——锵锵”的敲锣声仿佛还回响在耳边,响彻在老家那条古老静谧的街巷中。
“深山五鼓鸡吹角,落月一窗鹅打更”,打更是很早以前一种播报时辰的行当,用来提醒人们按时劳作与休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商品物资相当匮乏,村里的人们过着清贫朴实的生活,大多数人买不起奢侈高档的生活用品——报时钟,于是“出门看天气,在家听更夫”成了那个时代一种习惯。
那时农村晚上很少有文化娱乐活动,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基本过着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规律生活。只要一听到更夫熟悉的敲击声,就知道了时辰,明白该安排些什么活计。
打更人一般是在晚上执勤,遇到狂风暴雨,冰雪交加的天气,更夫们也会自告奋勇加班加点。当时生产队里按正劳力工分补贴打更人,于是那些身强力壮的汉子们都争先恐后,报名参加打更队伍。打更人晚上值班很辛苦,遇到恶劣天气或碰到小偷伺机作祟,还要敢于应对挑战,因此打更人不但要有强壮的体格,还须具备吃苦耐劳、机智勇敢的精神。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进入打更队伍,担负起这份艰巨而又神圣的使命。
打更一晩下来有5次,每隔一个时辰打一次更。打更节奏快慢讲究有板有眼,刚柔相济;各个时辰里打更声还须轻重有别,特别是夜深人静时,不能打扰了休息的人们,但得旁敲侧击地提醒他们:酣然入梦前要关好门窗,谨防盗贼入窃;还要消除火源,切断电源,以防火灾。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精湛的手表、智能手机问世,各式各样的报时工具应运而生,加上高端先进的智能监控设备普及,那些落后的报时工具也就渐行渐远,退出了历史舞台,更夫这个行当也销声匿迹了。
如今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虽然已经很少有打更人,但是仍然有一群守卫者,他们有一个光荣而响亮的名字——志愿者(义工)。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足迹遍及各条大大小小的路巷。他们经常义务为群众服务,成为社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当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或极端天气, 他们都会义无反顾,辛勤奋战在一线紧张忙碌的队伍中。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爱心诠释人间真爱,为社会筑起一道安全、和谐的屏障,赢得了人们的称赞。他们不愧为新时代最可爱的“打更人”,他们的精神感染着一群又一群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