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职工文化

始于版画,不止版画

看著名版画家邬继德刀笔下的艺术之美

《石工》
《悠悠岁月》之《女十忙》
版画《茶话》
版画《构筑广厦》
墨彩《雪山脚下》

  本报讯 记者李国峰报道 “感觉这件作品是用石头雕刻岀来的,画面上石工、石桥、台阶、远山,甚至太阳与光芒,乌云与雨丝,都有着粗糙的肌理、挺拔的线条、坚挺的轮廓,从哪里看都像是用石斧石凿在石头上一道道斫出来的……”日前,在浙江美术馆的展厅前,许多游客驻足欣赏,发出了阵阵赞美。受到游客赞美的《石工》正是著名版画家邬继德在浙江美术馆展览展出的100多件版画和墨彩作品之一。

  邬继德,1980年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研究生班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版画系副主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版画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作品有《回望与拓展邬继德作品集》等。

  本次展览展出了邬继德经典的版画作品与速写手稿,以及他近年来潜心创作的墨彩绘画,无不用色饱满、用笔大胆。

  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版画《长夜明灯》是邬继德1969年创作的鲁迅题材作品,曾带给他莫大的鼓励。从这里出发,《乡花》《悠悠岁月》《缅怀传统》等一系列优秀作品陆续诞生,江南水乡的绰约风姿、人文风韵,通过邬继德简括的刀法跃然纸上。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评价其有“疏简韵味,清奇风神”。

  邬继德不满足于此,他从版画延伸开来,进行了新的拓展——墨彩。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表示,绘画不该有边界,绘画本就没有边界。展览中,人们可以感受到邬继德不设限的艺术追求与造诣。

  《乌篷船》这幅画曾在浙江省美协和美国国际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举办的水彩水粉画大展中获得了一等奖,这坚定了邬继德把水彩作为版画外创作手段的信念。此后,《林之秋》《山有秋田》《黄石山秋》……这类画作同样精品极多。

  “这些墨彩创作不像版画、不像水彩、不像水墨,而又是版画、又是水彩、又是水墨。这一系列作品是通过拓、印、绘、染结合,彩与墨交融,创作出来的,其核心都在于雕版肌理的活用。”应金飞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些画,不是版画,但包含版画元素;不是国画,但蕴含笔墨意境。这些不似之似,既是作者的拓展,又是作者的创意。

  提起创作初心,邬继德表示,自己热爱江南水乡的民俗风情,经常把它们作为创作的主要素材,用版画语言让作品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后来,又想用版画的肌理尝试墨彩作品。

  “从遗产中汲取营养,再赋予时代生活的新意,或许也是一条别开生面的希望之路。”邬继德说。

  邬继德部分版画作品展评

  《石工》展评:李建广(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附属学校副校长)

  《石工》的创作手法很“实”,但又是一种让人觉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实”。写实主义的表现风格,人物、石头、石桥、远山、石碑,每一处都是写实的,但当他们组织在一起的时候,又让人有一种时空交错的幻觉:斫石、抬石、劳动成果(完成的建筑),过程性的图式同时呈现在一个二维画面上,人与景错落排列,曲折向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谱写出一曲石工赞歌。

  底下的人物是基石,我们看不到任何一张面孔,又似乎看到了每一张黝黑坚韧的面庞。斫石的三个石工动作各异,每一个都让我们看到全神贯注、埋头苦干的样子,肩膀肌肉凸出,手臂、脊背线条张力十足,体现了一种力与美的组合。抬石工人在重压之下虽然有点佝偻,但线条依旧挺拔、硬朗,让我们感受到沉重但无可阻挡的力量。

  人物借助光影进行了黑白灰处理,体现出前后主次关系,灰色部分的肌肉、衣褶丰满了人物厚度,丰富了画面细节,强化了人物力量,体现了画家扎实深厚的写实功底。太阳与云雨很好地烘托了日晒雨淋的氛围,暗示着不畏艰辛的石工精神。

  《女十忙》展评:王文杰(浙江全山石艺术中心宣传部主任)

  《悠悠岁月》之一的《女十忙》表现江南水乡的妇女生活和劳动。他从一个拱形桥洞取景,把水上摇船、路上挑担、埠头浣洗、门前老人子孙绕膝的情景聚为一体,而楼上窗口的姑娘打开窗帘的一瞬,正好提示这是一个晴日的早晨,寓意了“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欣欣气象。

  细心的观众可能还会注意到桥拱的左侧有一个刻石写着“1978年重修”几个字,这个时代性标志着一场浩劫结束,百废待兴的转折时期,也正是人们投入巨大的热情参与建设的年代,妇女们加入了这个建设行列,时代气息非常浓郁。

  这幅画最巧妙的是嵌入一张民间木刻年画《女十忙》,由于这张作品木刻语言的风格与民间木刻的一致,所以嵌入套刻显得非常协调,且有了双重叠印的多义内涵。

  邬继德其他作品选登


浙江工人日报 职工文化 00004 始于版画,不止版画 2022-05-28 2 2022年05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