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工报视野·广告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提升乡村医疗队伍待遇能力

筑牢亿万农民群众健康“第一道防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一直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补齐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强化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助力织牢基层医疗“健康网”。

  强化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对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进行了部署。

  近年来,我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一直在稳步提升,但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高友东在调研时发现,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方面仍存在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资源配置下沉有待完善、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完善等问题。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强基层’也一直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和工作内容。”高友东认为,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时期,应以补齐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为重点,加大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他建议,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大力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结合村居调整、交通条件以及村卫生室现状,适当调整村卫生室布局,对保留的村卫生室进行修缮,对新建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同时,加大支持和保障力度,优化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乡村综合公共卫生与临床等工作质量指标,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考核与管理。

  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孙阳看来,乡村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是筑牢亿万农民群众健康“第一道防线”的必然要求。他建议,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推动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同时,要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提升村级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能力和疫情救治水平。医疗服务共同体牵头医院应建立中心药房,实现药品保障上下贯通,并推动专家资源下沉,实现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同质化。

  孙阳发现,当前中医药服务在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中发挥作用不显著,他认为应出台鼓励中医药乡村服务的新农合医保政策,健全基层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并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人员的编制和待遇,发挥中医药服务在乡村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中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也关注到了中医药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在基层总体不足的问题。

  “要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逐步提高基层中医药的服务质量与诊疗水平,完善中医药基层预防、治疗、康复、保健服务体系。”耿福能建议,以各地县中医院为核心,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县—乡镇—村”卫生院中医医疗体系,并把更多中药饮片、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等服务纳入医保支付,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中医诊疗和康复保健科室建设,鼓励和支持有特色疗法的基层中医诊所发展,让更多群众信中医、用中药。

  多措并举建设乡村医疗队伍

  乡村振兴,健康是“基”,乡村医生则是贴近亿万农民群众的健康“守护人”。但近年来,乡村医生队伍人员流失严重,基层医患供需不匹配问题日益突出。

  常年扎根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大水村乡村医生杨进军对此深有体会,“现在很多农村的医疗基础条件较差,人才留不住、服务上不来,村医队伍青黄不接现象突出。”他建议重视村医在提供医疗服务中的实际难题,最大程度给予村医群体开展医疗活动的各方面保障。

  稳定并发展乡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是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的关键。对此,高友东建议,要以居民需求和岗位胜任为导向,加大投入,不断优化激励保障机制,并开展乡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工程,在职称晋升及评优评先方面给予支持,多措并举建设乡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岐厝村党支部书记曾云英对此表示认同,她发现当前一些村医没有编制,有的甚至是“半医半农”。她建议重视村医队伍的待遇保障,探索村医职业化发展,从编制上给予村医职业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人才是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乡村医疗队伍,也是曾云英关注的重点。

  “目前村医学历总体偏低,普遍缺乏系统的业务学习,工作方法老化单一,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农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复杂需求。”曾云英建议可参照大学生村官的招录办法,每年确定一定比例的乡镇卫生院聘用编制,面向医学毕业生进行公开招录。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司富春提出,应制订医科高校学生到基层的培养计划,鼓励医科高校和乡镇医院建立帮扶制度,以此来加强乡村医疗队伍建设,提升村医人员专业化水平。此外,要采取灵活组织的措施,鼓励县域内乡村医生自由流动。

  “基层医疗建设中,要注重全科医生的培养。”在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看来,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的同时,要壮大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助力实现首诊在基层。要全面推进全科医生培养工作,激发全科医生自驱力,引导在岗医生“终身学习”,培养合格的健康“守门人”,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信息技术提升乡村诊疗水平

  信息技术时代,如何利用好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乡村诊疗水平与效率,也是多位代表委员思考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秦源认为,面对农村患者突发疾病,基层卫生能力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平台进行“云问诊”,让一些非常见病或急症患者能及时获得专业的诊疗意见。她建议,未来应加大建成功能全面、使用便捷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引导帮助农民群众“云问诊”,同时以激励举措提升医生队伍在云端开诊的积极性,切实发挥远程医疗服务的作用。

  “要通过基层卫生信息化的运用,在农村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上起到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自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张铭认为,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保存信息,更多的是要通过基层乡村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来动态化监测全人群健康状况。比如,通过信息化管理让每一位患高血压的农村居民按时按量吃上适用药物,血压得到控制,就不会发展成为更严重的疾病。

  “居民健康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在医疗卫生信息化覆盖面持续扩大,基层卫生信息化不断普及、提升、智慧化的当下,要用技术革新助力乡村振兴。”陈张铭希望通过信息化的防治一体化管理,用最少的钱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金龙一直关注“智慧医疗+”发展,他发现,当前“智慧医疗+”体系建设还存在缺乏上级宏观指导、资金掣肘等问题。这使得部分云平台搭建较晚,基础数据共享困难,“智慧医院”建设进度不一,服务能力差距大。监管法律法规的欠缺,也导致患者隐私缺乏保障。

  对此,杨金龙建议,要完善顶层设计,加快智慧医疗云平台建设,并完善“智慧医疗+”政策法规,健全监管体系。据《法治日报》


浙江工人日报 工报视野·广告 00004 筑牢亿万农民群众健康“第一道防线” 2023-03-22 2 2023年03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