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在这里遇见匠心

吴松江手握着他的一个获奖作品,向记者讲述创作背景。
记者吴晓静 摄

  记者吴晓静报道 作为杭州的“网红”历史街巷,春节假期,南宋御街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在这条街相距不到百米的地方,有两个上城区匠心体验点隔街相望。匠人们春节期间没有给自己放假,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让匠心体验点成为火红闹市中的点睛之笔和静心之地。

  一雕一刻,皆有灵

  南宋御街上有一家创办了20余年的“老”艺术馆——青上阁石雕艺术馆,这里是杭州工匠、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松江用心打造的“没有围墙的石雕博物馆”。

  “春节假期游客多,我年年这个时候都守在馆里,向大家介绍石雕作品和作品背后的故事。”说起馆里一件件匠心独运的作品,吴松江眼里闪着光。

  出生于石雕之乡青田县的吴松江,家里从爷爷辈开始就从事这一行,从小耳濡目染的他,12岁便开启了自己的“雕刻人生”。

  有意思的是,吴松江家共有六兄弟,不仅每个人都从事石雕行业,而且每个人开设的馆都叫“青上阁”。这条传承的纽带,让吴松江受益匪浅,“我们几兄弟聚在一起的时候,话题总是绕不开石雕,怎么样提升技艺,怎么样互相学习,氛围非常浓。”

  在青上阁石雕艺术馆,游客朋友们不仅能看到“镇馆之宝”——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的作品《江南民居系列》,还能看到许多有“西湖情节”的作品。在吴松江的巧手之下,呈现出了里西湖的“全景”、夏季的莲蓬、冬日的残荷……连西湖边的“网红”松鼠都有!

  “我闲暇时经常去西湖边,观察每个季节不同的景色,再拍下不同角度的照片回来细细琢磨。”吴松江说,一个好的作品,光有构思还不行,石雕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石头凿开之后,里面是什么样子的,“也许雕到这里,它就露出了一点青色,或者那边露出了一点红色,这些变化带来的不一定是难度,也可能是灵感!”

  接下来,他打算做一个“西湖十景”系列石雕。游客朋友们来到馆里,就可以一品不同季节的“西湖美景”。

  这些年,吴松江收了不少徒弟,他期待着有朝一日青出于蓝。而今,他还多了一位非常得力的助手——刚刚研究生毕业的儿子。“他本科学习的是珠宝鉴定,懂石头;研究生是在法国读的奢侈品管理,懂品牌;平时也跟我学习雕刻,希望他成为我们家族的第四代传承人。”关于未来,吴松江有很多美好的畅想。

  今年5月,艺术馆的二楼也将向公众开放,吴松江计划将二楼打造成“第二课堂”,让更多人,尤其是小朋友,能够参与到石雕创作中,体验传统文化之美、传统技艺之巧和工匠精神之韵。

  一针一线,皆有意

  离青上阁石雕艺术馆不远的地方,是另一个上城区匠心体验点——馥蝶传统中式服饰体验点。主理人孟李洁是上城工匠,从事服装行业近20年,在她的设计理念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

  匠心体验点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楼以新中式成衣服装为主,二楼是以旗袍礼服、西装等为主的高端定制展厅。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传统中式服饰的独特魅力,每个月,店里还会组织做香囊、做盘扣等体验活动。孟李洁特别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大家围坐在一起,做着手工、聊着天,在舒适的状态下,传递中式文化。”

  这两年,新中式服饰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这一波热度,在过年前尤为明显。“年前,我们的新中式服装都卖空了!很多人买回去当新年‘战衣’。”“馥蝶”店员说。

  在孟李洁看来,传统中式服饰的走俏源于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中式服饰。我们的客户群体,从十几岁到八十几岁,年龄跨度非常大。还有不少海外客户群体,专程飞来杭州定制中式服装。”

  从面料选择谈到设计细节,孟李洁眼里满是对服装的热爱。“作为工匠,我追寻的是对文化的挖掘和思想的传承。怎么样能够真正沉淀下来,怎么样把中式服装做到大家能够认可。”孟李洁表示,她把旗舰店开在南宋御街上,面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要展现的不仅是对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还有工匠的精神面貌和对匠心的坚守。


浙江工人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在这里遇见匠心 2024-02-23 2 2024年02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