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文化宫

正月十五闹元宵

  ●潘玉毅

  “过完元宵,才算把年过完了”。当人们还在回味春节时,各地便已争相筹备起了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做灯笼、猜灯谜、包汤圆等异彩纷呈的元宵活动。

  元宵是天南海北的共同节日。每一座城市的街头巷尾纷纷将灯笼挂起,装扮戏台,如大年夜家家户户锁定“春晚”一般,都调至了“元宵”这个频道。

  当夜幕降临,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男女老少嘴里还嚼着滚烫汤圆,便走出家门一溜烟扎入了人堆。赏月、观灯、看“百戏”表演,猜谜、剪纸、品读古人诗句……街上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千年以来的热闹场景未曾断绝,反而变得越发浓郁。

  正月十五闹元宵,指令明确,一个字——“闹”。元宵,也叫元夕,重头戏自然是在晚上。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唐代诗人张祜就曾用诗句描述过千年以前元宵节的全民狂欢。别的且不说,单从百、千、万这些数词里,便不难看出场面的盛大与恢弘。

  其实,从很早以前开始,元宵节就已是上至朝堂下至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到了后来,元宵节变得越发热闹。以隋朝为例,“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曙,以纵观之,至晦而罢。伎人皆衣锦绣缯采,其歌者多为妇人服,鸣环佩,饰以花髦者,殆三万人……金石匏革之声闻数十里外,弹弦擫管以上万八千人。大列炬火,光烛天地,百戏之盛,振古无比。自是每年以为常焉。”《隋书》里的这段记载,为我们再现了旧时的元宵盛况。

  借助文字的投影,我们似乎看到了这样一个壮观的画面:一根根火把将黑夜照得亮如白昼,数万名舞者沿着长街翩翩起舞,通宵达旦,令人羡叹。无独有偶,《东京梦华录》所追述的北宋都城开封过元宵的场景亦是一般地热闹。

  现如今,万人同舞、万盏彩灯垒成灯山的画面已经很难见着,但元宵节唱戏文的习俗在许多农村地区仍旧完好地保留着。元宵前后,或由企业家出资,或由村民集资,从远方请来草台班子,锣鼓喧天,要一连闹上好几日。间或,戏曲爱好者也会自发组织,为游人免费地演上几场。

  元宵佳节,热闹不止于戏台,而是充塞了大街小巷。小孩的欢闹声,大人的谈笑声,表演乐器发出的敲击声,游人熙来攘往留下的嘈杂声……声声悦耳,道尽了节日的美好!


浙江工人日报 文化宫 00003 正月十五闹元宵 2024-02-23 2 2024年02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