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专 版

谱写工匠精神融合传统文化新篇章

——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总工会慰问双鹿百名工匠活动纪实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宁波江北区慈城,文风鼎盛、人杰地灵,被誉为“慈孝之乡、进士摇篮、儒学胜地”。慈城迄今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2200年的建县史和1200年的县城史,是目前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千年古县城,是中国唯一入选BBC全球“传承的英雄”文化保护典范。慈城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慈孝文化之乡、中国年糕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进士第一城、全国文明镇、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等一大批国家级荣誉称号,还荣获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第一批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数十个。

  ◎致敬匠心弘扬劳模精神

  2025年1月3日下午,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总工会与双鹿电池联合举办的“传承千年匠心,做好一颗电池”慰问活动在双鹿电池大会议室举办,开启新年首场致敬匠心弘扬工匠精神的盛会。慈城镇总工会主席张红燕、金山双鹿行政总监兼总裁办主任吴静、公司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毕燕静、“浙东书风”传承人沈师白、宁波劳模、宁波工匠、港城工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五代传承人杨建强、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公司设备设计研发主任工程师傅祥方参加了慰问活动,并分5批分别为100名奋战在第一线的工匠送上慰问品及新年祝福。

  活动一开始,慈城镇总工会主席张红燕说:“慈城,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名家荟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慈城自古便是工匠的沃土,如今,双鹿电池以七十载专注于‘做一颗好电池’的执着追求,续写着这座城市的匠心传奇。在这里,传统工艺与现代制造交相辉映,匠人精神与企业理念珠联璧合,共同谱写着慈城新时代的华美乐章。秉持着对‘匠心’精神的尊重和传承,慈城镇总工会开展慰问劳模、工匠、先进工作者系列活动,就是为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双鹿‘六心’企业文化分别是:面对家人朋友,我们要有关怀备至的爱心;面对合作伙伴,我们要有以诚相待的诚心;面对客户群体,我们要有顾客至上的恒心;面对日常工作,我们要有精益求精的细心;面对技术工艺,我们要有孜孜不倦的匠心;面对艰难困苦,我们要有敢于挑战的决心。双鹿新进员工都要先学习‘六心’企业文化,双鹿深入骨髓的匠心精神,与千年古城四大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四大文化彰显慈城魅力

  在活动现场,张红燕详细介绍了慈城四大文化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一暖流沁入100名双鹿工匠之心。她说:“一是慈孝文化。慈城为全国首个‘慈孝文化之乡’,以孝为本、孝子孝女,以及推孝及人、慈孝惠众的感人事迹层出不穷,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慈孝文化,且慈孝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根据记载,被历代皇帝嘉奖的孝子(女)就有30多个。这些孝子(女)的孝行都以文献和民间故事流传于世。从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六世孙董黯与其母的经典慈孝故事传说开始,慈城的山山水水就与‘慈孝’结下了剪不断的渊源。董黯,家住慈湖北岸谈妙涧,家境贫寒幼年丧父,独自侍奉母亲。母亲患病,思饮故里之水,他每次来回二十余华里到大隐溪上游永昌潭担水奉母。因故里之水离家甚远,董黯即在溪旁筑一陋室,汲水供母,孝心孝行感动神州大地。二是耕读文化。慈城素有‘鼎甲相望、进士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之誉,先后诞生了5名状元、l名榜眼、3名探花、519名进士、2400多名举人,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城’,有‘满朝朱紫贵,尽是慈城人’之说。慈城孔庙,是浙东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学宫,建于北宋雍熙元年,比现今北京孔庙的历史还要早318年。慈城现存的孔庙仍保存清代光绪年间原貌,是慈城人祭祀孔子、培育人才的地方。三是建筑文化。慈城地理环境天人合一,是‘一街一河双棋盘’的古代县城格局。保护完好的慈城古建筑群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在建筑结构中最具代表的便是瓦爿墙。在清末,大批世家贵族家道中落,高墙大院随之坍塌。能工巧匠们却化腐朽为神奇,用这些残砖碎瓦砌出一面面瓦爿墙,为乡民遮风避雨。现今它不仅运用于宁波博物馆的外墙设计,设计者王澍也因此获得被誉为建筑学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四是药商文化。慈城是当今名扬四海的‘宁波帮’发源地之一,历来多亦官亦医、亦儒亦医、亦商亦医之人,形成了‘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人文理念。慈城药商足迹遍布全国,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上海童涵春堂、杭州叶种德堂、张同泰堂、广州敬修堂、宁波冯存仁堂、寿全斋等均由慈城人创办或经营。‘铃医’代表了古代游走江湖的民间医生,他们用一生诠译中医药文化中‘存济之心,赠仁于众’的伟大精神,铃医形象也成为慈城药商文化的独特载体。”

  ◎骨木镶嵌象征工匠精神

  2023年12月,张红燕调任慈城镇人大副主席。2024年8月13日,她当选为慈城镇总工会主席,9月26日工会换届后正式当上工会法人代表。调任慈城镇工作以来,她就对慈城古镇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平时利用业余时间先后阅读《民间文化的慈风孝行》《慈孝名城与年糕乡愁》等大量慈城文化专著。在认真吸取慈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她率先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制作的骨木镶嵌工艺品作为非遗礼盒,赠送给双鹿传承工匠精神的典范、带领团队先后完成数项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项目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公司设备设计研发主任工程师傅祥方。

  随后,宁波劳模、宁波工匠、港城工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五代传承人杨建强讲述传承骨木镶嵌传统工艺,让传承2000多年的古老技艺穿越时光熠熠生辉的精彩故事。

  杨建强说:“今天很荣幸通过慈城镇总工会举办的活动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骨木镶嵌历史和文化。骨木镶嵌是我们宁波的一张文化名片。骨木镶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它起源于我国的秦汉时期。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与传承,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其最初多用于家具、屏风等大件物品的装饰,以彰显主人的身份和品位。骨木镶嵌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骨木镶嵌的工艺极为复杂精细,融合了匠人的巧思和镶嵌工艺精湛技艺。首先,工匠们需要选取优质的木材,如酸枝木、花梨木等,经过精心的雕琢和打磨,制成各种形状的部件。然后,将牛骨、螺钿、黄杨木、鲍鱼壳等材料,切割成薄片或细丝,再通过镶嵌的手法,将这些材料嵌入到木器的表面,形成精美的图案和花纹。这些图案往往包括人物、花鸟、山水等,富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生动而逼真。骨木镶嵌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精美的外观,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观念。每一件骨木镶嵌作品都是工匠们智慧和心血的付出,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在过去,骨木镶嵌曾是宫廷和富贵人家的专属装饰,是奢华和高贵的象征。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工艺也经历了起起落落。在现代工业化的冲击下,骨木镶嵌一度面临失传的危机。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意识的增强,骨木镶嵌重新受到关注。一些工匠人坚守着这门传统技艺,并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今天各位收到的这个头梳就是其中之一。梳子梳路是用牛角,背上面和柄使用绿檀,中间组合采用榫卯结合。下面的是一个慈字,我们慈城的logo,采用骨木镶嵌牛骨制作。梳代表我们新一年从头开始顺顺利利。梳子也是我们慈城的药材文化之一,因为牛角是活血的一种中药,?牛角梳梳头有?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电、?养护头发、?去屑止痒、?缓解疲劳等好处。?在这里,我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开开心心、顺顺利利!”

  ◎双鹿电池匠心加持科技

  双鹿七十载专注,只为做一颗好电池,在新时代传承工匠精神焕发了新光彩。随后,金山双鹿生产计划部经理楼毅杰、金山双鹿工程部经理常伟先后给双鹿职工分享了他们的匠心故事,质朴言语传递坚守的力量。在他们的分享中,大家亲身感受到了双鹿职工务实专业、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以及他们对工作热爱和专注的精神,彰显双鹿人爱岗敬业、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他们的精彩分享,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浙东书风”传承人沈师白先生赠送凝聚书法艺术精髓的“匠心”书法作品给双鹿电池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毕燕静。墨香四溢中不仅尽显文化韵味,更展示双鹿工匠不变的初心和抱负。这幅作品将激励更多双鹿人秉承匠心,开拓进取。

  2024年的慈城镇经济运行呈现良好向上态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高达75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8%。慈城镇荣获全省千年古城复兴试点与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监测的“双优秀”荣誉称号,给广大企业开辟了更为广阔无垠、任君驰骋翱翔的天地。

  双鹿电池,70年的民族品牌,创造了许多先列,是科技的加持,更是“双鹿精神”的催化。双鹿电池全行业最先进的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全球第一个智能智造黑灯车间、全球最大的碱性电池基地等,正是70年的匠心和坚持,更是中国品牌享誉全球的骨气和底气。

  七十载春秋,双鹿电池始终秉承“用心做一颗好电池”的信念,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创新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全体系。通过工匠系统培训,培养员工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将创新理念与工匠技艺深度融合。这种传承与创新,推动了企业跨越式发展,也为工匠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新的高度。

  正是双鹿工匠的卓越智慧和辛勤汗水,为千年古城的辉煌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无私付出与默默奉献,为“千年古城,青春慈城”的美好明天注入了强劲动力!

  最后,金山双鹿行政总监兼总裁办主任吴静感激地说:“匠心为基,文化为魂,传承为责。感恩匠心汇聚,展望未来携手奋进。愿匠心精神在我们的努力下发扬光大,愿慈城文化与双鹿文化在新时代共同绽放光辉。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劳模、工匠、优秀员工的暖心慰问,更是匠心精神的接力传承,激励众人砥砺奋进新征程。”

  ◎全面融合古镇未来可期

  张红燕说:“这次我让非遗大师、劳模工匠走进双鹿,参观5G工厂,目的也是让他们互相融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我设计的这款慈城艺术年糕+骨木镶嵌牛角梳子+浙东书法,工艺年糕上的图片是用蔬菜汁做的,主要表达能传承几千年的持久生命力的密码就是匠人匠心匠魂。这都是工艺技术的不断创新,都是一代又一代工匠技艺传承和结晶。数千年来,水磨年糕、骨木镶嵌和浙东书风都在不断创新,现如今,慈城这三大技艺纷纷走出国门,抢占国际市场,享誉全球。将来我们还会组织更多的企业工会主席参观学习,让产城融合不断发展壮大,提升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年11月30日,慈城总工会和慈城古县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双鹿电池工会组织进出口贸易公司精英销售团队定制商务游慈城线路,慈城总工会主席张红燕,既是职工“娘家人”又当慈城“代言人”,生动讲述了慈城慈孝文化故事、慈城风水格局、儒商文化故事、慈城老手艺人制作水磨年糕故事等。双鹿电池进出口贸易公司40名销售精英参观后表示下次带国外客商来慈城,向他们讲好慈城文化故事,将慈城传统文化与双鹿企业文化充分融合。

  张红燕说:“千年古城,青春慈城。要实现我们古城复兴,职工开心,必须要让我们慈城高新技术产业带头争创世界第一、农文旅百花齐放。而这都是需要高素养人才队伍,需要传承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总结我们江北慈城到底有哪些成功案例?我想双鹿5G工厂就是答案:从手工制作,到半自动化,到自动化,再到现在数字化5G工厂。我们新时代职工,只要胸怀千年匠心,传承弘扬工匠精神,未来可期。”

  中共宁波市江北区委常委、慈城镇党委书记占玮说:“建设‘千年古城、青春慈城’就是要建设年轻的城、吸引年轻的人、彰显年轻的范。我们欢迎和支持更多青年工匠、技能人才来慈城干事创业,放飞梦想!”  

  本版供稿:周永卫、姚梦、金贤芳 文/摄


浙江工人日报 专 版 00004 谱写工匠精神融合传统文化新篇章 2025-01-10 2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