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网约护士,你会约吗?

  通讯员张璐报道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行动不便、失能、独居等特殊群体居家护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伤口换药、术后护理、中医护理……如果足不出户,你动动手指在手机上下单,这些事情都有正规医院的护士上门,这样的“网约护士”,你会约吗?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浙江省被确定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省份之一。近日,笔者跟随湖州市中心医院和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的“网约护士”一起走进市民家中,近距离了解上门护理服务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从第1单到第N单

  “阿姨,您这边预约的是普通伤口换药,还需要帮忙测下血糖,对吧?”2月19日傍晚,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副主任护师沈燕下班后,打开了手机上的“浙里护理”平台,今天她有一单预约上门服务,按照要求,出发前还需要再确认上门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时间。

  作为全市最早一批的“网约护士”,沈燕和搭档仲艳对整套服务流程十分熟悉。这次的患者家住湖城都市家园小区。到达楼下后,沈燕和仲艳一人拿上工具包,一人再次登录平台点击“开始操作”。

  “我们整个服务过程都会录音,同时所有的流程操作都要同步上传,这样既确保了医疗服务的专业性,也保障了双方的安全。”沈燕把操作界面向笔者作了展示,上面显示的治疗费及耗材费、服务记录、患者签名、服务评价等内容,每一项都需实时填写。她说,就连产生的医疗废物也要按要求投放到指定位置。

  湖州市中心医院于2019年5月在全市率先推出了“网约护士”服务,首批开展了造口/伤口/压疮/失禁性皮炎护理、留置导尿管护理等5个项目。

  当时接到的第1单是为一位老年压疮患者进行护理,也是沈燕和仲艳搭档。

  “像一些需要居家进行术后恢复的老年患者,特别是一些需要造口护理的特殊人群,其出院后仍需要长期护理,然而这对很多家庭来说,真的有些困难。所以我们在院内就会告知患者怎样预约上门服务,如果老年人不会下单,我们会将操作流程详细跟他们子女介绍。”从第1单到第N单,沈燕非常理解这些家庭的需求,特别是那些不方便出门的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终末期患者等特殊人群,尤其需要专业人员去上门护理。

  当天上门护理的是一位胰腺肿瘤术后患者。他的妻子陈阿姨说,两人都70多岁了,要是没有护士上门,想想都麻烦:要找人背老伴下楼,要打车,去了医院也不是一个科室就能解决,那她一个人肯定不行,儿子就得请假……所以出院前他们就一直担心后续怎么办的问题。

  “帮患者处理简单的压疮还不算太难,一些细心的家属跟着多学几次就能操作。但是伤口换药和复杂的造口护理之类就比较专业,需要专业人员的操作。像这位患者,他带着一根空肠造瘘管,这是为他提供营养的一根辅助管,需要定期做好管道护理,所以我们操作的时候都会非常小心细致。”在沈燕工作时,仲艳除了辅助和及时记录,还会抽空教家属一些相关的康复知识和护理注意事项,整个服务完成大约20分钟。

  仲艳说,为了不影响日常工作,市中心医院的“网约护士”都是在下班后提供服务,医院会按项目内容就近分配。去年,仅他们病区开展的上门服务就有145人次,线上咨询155人次。“和初期比,现在全省统一平台,参与的医院越来越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对患者来说,预约方便了,选择也更多了”。

  从跑医院到“医院跑”

  2月20日上午10点多,湖城吴越府小区一住户家中,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的“网约护士”王佳美和蒋晔晖正分工合作,给一对出生没多久的双胞胎检查和记录黄疸数值、体重等信息。

  “新生儿一周内的黄疸值如果超出正常范围是需要进行治疗干预的,所以这个检查不能少。”王佳美告诉笔者,以前很多新生儿家庭都是自己跑医院检查。像这样的双胞胎家庭,抱娃就得两个大人,再加上开车或者帮忙排队挂号,出门至少3个人,对于很多双职工家庭来说,十分不方便。

  为此,医院于2022年底推出上门护理服务,而“婷姐妇幼护理班车”是去年3月正式启用,除了有专职护理团队和专车接送,其他相关科室的护士也机动排班,确保从新生儿护理到产后康复,从日常健康监测到紧急医疗援助都能随时响应,让医院“跑”起来。

  “我家离妇保院比较远,去一趟太麻烦。住院的时候,听他们介绍可以上门服务,200元不到,我就想试一下。”宝妈文文告诉笔者,对“网约护士”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但是真正体验还是第一次,“我觉得年轻人应该会习惯,通过支付宝搜索‘浙里护理’,就可以自己去选择需要的上门服务,与点个外卖一样方便。”(下转第4版)


浙江工人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网约护士,你会约吗? 2025-03-13 2 2025年03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