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红心永向党红色家风代代传
■倪超军
七月的阳光洒在华夏大地,又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在我们家,爷爷、父亲和我,跨越不同时代,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用各自的方式书写着对党的热爱与忠诚,让红色基因在血脉中代代流淌。
爷爷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入的中国共产党。那时候,百废待兴,国家急需建设力量。爷爷常说,入党的那一刻,他感觉自己身上有了沉甸甸的责任。他投身到家乡的农田水利建设中,每天天不亮就扛着锄头出门,和乡亲们一起挖水渠、修堤坝。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有一次,暴雨引发了洪水,眼看刚修好的水渠就要被冲垮,爷爷二话不说,带头跳进湍急的水流中,用身体挡住洪水,和大家一起抢险。在爷爷的带领下,水渠保住了,那年的庄稼也获得了丰收。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担当,在他心里,党就是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的引路人,为党奉献一切,再苦再累都值得。
父亲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大力发展经济,鼓励人们开拓创新。父亲瞅准时机,投身到乡镇企业发展中。他深知,党员不仅要自己富起来,更要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父亲创办了一家小型加工厂,从一开始的几个人,到后来发展成几十人的规模。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过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重重困难,但从未想过放弃。他四处奔波筹集资金,邀请技术专家来厂里指导。厂里的工人大多是附近的农民,父亲手把手地教他们技术,关心他们的生活。在父亲的努力下,加工厂的产品销路越来越好,乡亲们的收入也增加了。父亲常对我们说,是党给了他创业的机会,他要用自己的力量回报党和社会。
而我,在新世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我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从小听着爷爷和父亲的故事长大,党的光辉形象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我立志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基层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在农村小学教书时,我认真备课,研磨自己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段时间,为了帮助一个贫困的残疾学生,我每天上门送教,只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茁壮成长。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我也曾感到沮丧,但一想到爷爷在洪水面前的无畏,父亲在创业路上的坚持,我就充满了力量。
从新中国的建设者,到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再到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一家三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党同心同行。党的精神如同火炬,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我们将继续传承这份红色基因,把对党的热爱与忠诚融入血脉,用行动践行入党誓词,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