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职业·教育

用着眼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

高等职业教育应成为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高地

作者简介
谢志远,浙江永嘉人,教授,法学硕士,硕导,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曾任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党委书记、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151”第一层次人才,浙江省首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家,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

  谢志远

  新技术将如何影响传统产业?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温州打火机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过去,温州打火机不论是什么牌子、什么造型,都离不开液化气,而现在,温州的有些打火机利用电火花的原理来点燃香烟,彻底告别了液化气,还有了USB接口,而且价格实惠、外形也更时尚了,依然领跑全球市场。

  这就是新技术应用给传统产业带来的一个小小变化。

  当今社会,新技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它和传统产业相结合,正不断产生新的业态、新的产业,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习总书记在今年达沃斯主旨演讲中提出: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

  在新技术面前,职业教育如何应变、如何培养适用性人才?这是摆在“中国制造”,也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

  职业教育必须领跑新技术应用

  新技术有一个特点,就是起点平等,无论普通高校还是职业院校,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职业院校为什么能够成为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高地?一是职业教育常年与企业打交道,“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对新技术的敏感性远远超过普通高校;二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偏向做应用研究,所以,职业院校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完全可以起到引领作用。

  只有研发没有应用,新技术就无法真正落地。对于很多专利、成果被锁在实验室、抽屉里的现象,大家都深有体会,而高职院校就是要把这些成果真正转化到实际应用中去,才能紧跟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决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理念就是,要以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服务,占领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专业设置,要以需求为导向

  要培养新技术应用人才,就要开设相关的专业,而专业的设置,要以需求为导向。

  如何做到以需求为导向,我们的体会是区域有什么样支柱产业,就设置什么样的专业,区域有什么样的新兴产业,就开展什么样的培训。通过培训了解企业的需求,比如,这两年温州轨道交通人才的培训量非常大,于是学校在2016年设置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除了新办新专业,传统专业也能改造升级。

  举个例子,眼下VR(虚拟现实)技术很流行,不少行业也开始应用这一新技术,但是专业人才却很缺,也没有一家学校开设VR专业。同样,温职院也没有相关的专业老师。但是面对这样一个新技术,企业需求也很大,学校就是要想办法把它办起来,教师也有很大的主动性。

  于是,我们学校教师和企业共同组建了培养小组,在与VR技术最为接近的传统专业——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的基础上,开设了VR技术专业方向,探索新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我们第一届15名该专业学生还未毕业,就被“富得宝”家居公司全部高价“承包”,并希望学校还能更多地提供该专业学生。

  这就是新技术应用对人才的需求。面对扑面而来的新技术,我们的职业教育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打造新技术应用的“训研创”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

  职业教育强调实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在新技术面前,仅仅有动手能力还不行,随着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关注“机器换人”的问题。

  温职院提出,要以实训为基础,研发为动力,创新创业为导向,训、研、创一体,重视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训基地建设。

  我们在实践教学体系上,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新技术应用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为主;学生的毕业设计,分为新技术应用的项目、企业的真实项目、参赛项目三类,以此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实训基地层面,对原来以工位数让学生实训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改造,建成带有研发功能的创新创业工厂。如目前学校正投资800万元建设的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它以中国制造2025为目标,将机械系的实训基地全面改造,打造训、研、创一体化的智能实训工厂。

  “产学研创”培养新技术应用人才

  面对新形势,随着新技术层出不穷,传统的办学模式已不再适用,因此温职院提出了“产学研创”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路。

  “产学研创”到底是什么概念?

  简单通俗地解释就是,首先我们根据产业来设置专业,把生产过程与学校的教学过程进行对接;然后,在专业的基础上设立研究平台,来解决企业实际生产中的难题;再依托研究平台,以企业真实需求为导向,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孵化出科技性的小微企业,推动产业发展,这就是产学研创相融合的路径。

  而“产学研创”的目标,就是培养新技术应用人才。

  温州永嘉是中国纽扣之都,2014年,我们的一支学生团队,设计开发出一款纽扣颜色分拣器,用机器代替了人工分拣,很快就收到企业的订单,学生作品直接变成了产品,从创新变成了创业,研发团队马上创造了20万元的价值。

  纽扣分拣器的关键是一个叫四步分定位仪的元器件,但是这样的元器件,高职学生一般是没有这个研发能力的,也不需要去研发,他要做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将这个元器件应用起来。

  “产学研创”,关键在创,有“创”才有新技术应用。为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温职院已成为国家级众创空间,这个众创空间又称温州产业科技众创空间。它不是商业模式,而是解决温州企业难题的科技孵化模式,这里的创新创业团队就像纽扣分拣器团队一样,为解决实际难题进行研发创新。

  目前,温职院国家级众创空间共聚集了41个省、市、院级研发平台,有20家校企共建的研发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合作企业达736家。每一个研发平台,都至少对接一个师生创业团队,这些平台为企业解决一个个技术难题的同时,伴随着不少创新创业公司的诞生。

  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全省所有高职院校进行数据调查,温职院的毕业生一年以后自主创业类达8.2%,比全省的4.6%高出了近一倍。三年以后毕业生自主创业类达13.2%。此外,温职院人才培养综合质量在全省高职院校中2016年排名第一。


浙江工人日报 职业·教育 00003 用着眼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 2017-04-07 2 2017年04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