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慢就业”背后的冷思考

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见习记者邹霏霏

  高校有什么专业?我喜欢什么专业?我未来准备从事什么职业?

  高考过后,有不少学生和家长都为高考填志愿伤透脑筋。

  填报志愿很迷茫,不少人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同样很迷茫,以致出现近年来常见的“慢就业”现象。

  职业教育专家、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贾文胜认为,去除比较个人的原因,“慢就业”背后,还有着教育体制、机制方面的深层次的原因。

  盲目填专业、迷茫找工作不在少数

  “千万别报English,因为汉字(子)难找;千万别报环境工程,因为……”

  近日,一组针对高考填报志愿“现身说法”的图片在网上广泛流传,一些“过来人”有图有真相地手举一张大白纸,上面写着千万别报某某专业,因为某某理由等。显然,这些“过来人”都是当初选错专业的人,他们所以“吐槽”,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学的专业并不可爱,否则他一定会更多地把这个专业的魅力呈现给你。

  其实,谁都知道,每个专业、每个职业都一定自有其魅力。但刚刚经历了高考填志愿环节的考生及其家长都有一个切身体会,他们真的很难知道那些琳琅满目的专业的魅力到底在哪里?今年浙江考生最多可报80个专业志愿,虽然填报志愿的自由度提高了,但是不少考生和家长反映,填报志愿时反而更加纠结和迷茫了。对于学校专业不了解、对自己的专业兴趣定位不明确,成为很多考生在志愿填报中的最大阻碍。

  小张是今年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面对数十个专业,他说“看得眼都花了”,过去一直以来忙于学习,从没认真考虑过职业规划,也从没工夫仔细考虑和培养过自己的爱好、兴趣,不知道喜欢什么,未来适合自己的工作是什么。

  80个专业志愿怎么填?“还是看看哪个专业热门些,听上去‘高大上’些,将来工作好找些,工资高些吧。”小张的选择,也是很多其他高考生的选择。

  小张的父母也更倾向于填报热门专业,但是,“现在热门,不等于将来还热门”的告诫,让他们举棋不定,再次陷入纠结中。

  专业兴趣?他们认为可以先放一边,“毕业后能否找个好工作才是重点,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小张的母亲说,“用考出来的分数尽可能填个好的学校和专业,这才够本。”

  一边是高中生忙着填志愿上大学,另一边,是大学生毕业后忙着找工作。记者近期走访多个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发现如今的招聘会已没有往日人挤人的“盛况”。

  小陈今年以来一直没有停下找工作的脚步。他拿着一堆简历往返于各个招聘台,面对林林总总的岗位,他感觉越来越拿不定主意了。“我现在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擅长干什么。”当初选工商管理选专业是奉父母之命,但他很快发现自己对这块并不感兴趣,在大学里,也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学了那些东西,也不知自己是不是真长本事了可以端上一个饭碗了。在琳琅满目的岗位面前,小陈显得特别不自信。

  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又不想屈就,“反正家里也不急于多一个劳动力”,一些人选择以“慢就业”来暂时规避现实。

  职业规划应有三个维度

  “慢就业”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个人原因,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记者就此探访了职业教育专家、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贾文胜。贾校长认为,职业启蒙和认知教育的长期缺位,是导致很多人职业规划困难、创新能力不足、慢就业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根源。

  贾文胜指出,职业规划应有三个维度,即,职业启蒙、职业认知和职业教育,我们现在做的,只有职业教育,缺少了职业启蒙和职业认知。这样的跳级,会让职业规划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他认为,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中小学基础教育,是改变每个人职业观很重要的手段。

  放眼国外。美国一些小学设有职业体验日,鼓励学生当天穿着想要从事职业的制服上学;很多中学开设了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回答三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去哪、我怎样到达那里;高校在录取学生时,也往往有面试环节,参与面试的导师会对学生的兴趣特长、语言能力、发展欲望等进行全面了解,也会向学生阐述其所填报的专业对知识结构、个性特点的特殊要求和未来的就业情况等。

  (下转第3版)


浙江工人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2017-07-22 2 2017年07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