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职业·教育

借助专业优势 传承非遗文化

我省部分高职院校学生 开展寻访民族艺术瑰宝暑期实践

浙江省非遗传人、宁波镇海民间剪纸第一人金亚尼奶奶向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匠心”小分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讲解创作构思和背景,以及想表达的寓意。

  ■记者杜成敏 

  通讯员姚敏明、俞婷

  近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校大学生利用暑期实践,开展了一场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卷调查活动,发现越来越少的人关心和了解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文化正渐渐远离年轻人的生活,他们决心用切实的行动传承“非遗”。

  “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其重新带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匠心”小分队队长安旺说,“我希望队员们可以借助自身的专业优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注入更多的新鲜动能。比如我们正在筹办剪纸协会,可以结合我们电商专业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当下比较火的网红直播,对广大网民进行现场教学,还可以通过淘宝拍卖传承人的作品,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等等。”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十分关注,除了“匠心”小分队,还有“追艺”小分队也在做这项工作。寻访“非遗”活动也得到学校充分的支持,目前,学校与宁波镇海区俞范社区合作共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已经正式成立,学校专门聘请了吴孝治、王惠富、金亚尼等6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学生校外实践指导老师。

  “我们希望借助丰富的校外文化资源,通过校地合作的方式,让那些传统技艺深入校园、走近学生,共同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浙江工商职院副校长应晓清说。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也组成了一个暑期社会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分队。7月19日,该小分队奔赴天台龙溪乡黄水村,探寻天台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水十八锣”的足迹。

  “黄水十八锣”源于唐朝,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如今却面临着“断代”的危机,十八锣的传承者叶星灿老人说:“现在会表演十八锣的主要是老年人,小孩子大多不愿意学,也没有人愿意看,所以很少有新的表演者。”据统计,现在会完整演奏十八锣的人全村只有不到50人。

  队员们认真观看了十八锣的演出视频与图文资料,并对十八锣的传承者——叶星灿老人进行了专访,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记录和传播“黄水十八锣”。

  接下来,师生们还将继续深入天台县的其他乡村,去找寻更多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留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贡献力量。

  “大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中,彰显了青年的担当精神。”宁波闻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霞说,“我们目前正在推出‘守艺人’系列活动,以‘互联网+新媒体+艺术’的模式,进一步推动宁波文化产业发展,很高兴大学生能加入我们,我们一起为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大学生的行为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赞许。


浙江工人日报 职业·教育 00003 借助专业优势 传承非遗文化 2017-07-28 2 2017年07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