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企业

在创新中“破冰前行”

杭汽轮大力发展技术创新助力“中国重器”崛起

  记者洪菡婷 通讯员高晓宇报道 近年来,因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国内汽轮机行业普遍感受到了凛冽寒意。然而,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汽轮”)却逆势上扬,拿下了多个重点项目,集团工业板块新接订单量实现了大幅增长。同时,由该企业参与研制的国产化首台套神华宁煤十万空分机组通过了工业运行评审,这意味着杭汽轮的汽轮机设计制造已达国际一流水平。

  杭汽轮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们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全年制造的几百台汽轮机,几乎没有一样的。”杭汽轮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士杰底气十足地说,近年来杭汽轮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下大功夫投入研发,坚持走高品质、差异化道路,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一台运作中的汽轮机,由上万个零件精密配合而成,只要有1个零件“怠工”,汽轮机就可能出故障,会导致用户整条流水线停产,带来的巨大损失可想而知。可见,传统的大型装配业走“高品质、差异化”道路,并非坦途。

  今天,杭汽轮之所以有底气为客户“量体裁衣”,除了具有非标设计能力,还源于企业多年倡导的工匠精神和开展的职工技能创新活动。

  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吴国林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也是全国劳动模范,首届“杭州工匠”。大师不善言辞,自我介绍时就说了一句话:“我叫吴国林,1976年招工进入杭汽轮。”

  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对自己的专业很有话说。他说,别的说不上来,聊聊汽轮机倒是可以说上来一些。

  吴国林所在的总装车间负责汽轮机的装配、试车等工序。在嘈杂的生产车间里,他可以通过机器的震动和运转声音诊断故障原因;他可以把一年的时间花在一台特种设备上,反复琢磨如何把机器的噪声降低到标准以下,“一颗螺丝钉拧的力道不同,结果可能完全不同”;当机器运转不正常时,他常常被当成“救星”,客户用鼓掌的方式欢迎他。

  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后,每年吴国林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培养车间的后续人才。他常常亲自上阵,对重点机组进行实际操作和现场讲解,再以作业指导书的方式进行固化,让徒弟们掌握每一步装配要领。得益于吴国林的“传帮带”,杭汽轮涌现了一批批技术人才,最终成为全国行业里的拔尖型企业。

  雨后春笋般的职工创新

  这些年,杭汽轮在技术团队的培养和锻造上,可谓不遗余力。为了促进广大职工创新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集团工会还力推职工技能创新工作室的创建。一大批蓝领工人脱颖而出,他们在创新工作室实现了技能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和产品创新,成为本企业职工技能创新领衔人和本行业的领军人物。

  目前,杭汽轮已拥有6家工业系统创新工作室。各创新工作室紧密围绕企业生产实际,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等活动,成绩不俗。如今年开展的“进口丝锥国产化的技术攻关”等14个项目,为杭汽轮节约成本约700多万元,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外,杭汽轮还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职工技能创新工作室”“五小”创新等多项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就拿“五小”创新活动来说,涌现出了如“新汽法兰端面V型密封槽旋风包络法铣削应用”项目荣获工业系统的“五小”成果一等奖,还涌现出“机器‘换’人”“汽轮机盘车自动投切控制系统”等极具开拓意义的发明和革新。


浙江工人日报 企业 00002 在创新中“破冰前行” 2018-01-12 2 2018年01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