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世界读书日特别报道

大院里的“三味”读书声

编者按: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哲人说,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其设立的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而感谢思想巨人的最好方式,是阅读他们写的书。再过一天就是世界读书日了,我们推出“世界读书日特别报道”,也是希望藉此倡导更多的人参与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感受读书好。

  浙江省直机关单位,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财经、交通等各行各业,自2014年起,浙江省直机关妇委会倾力打造省直机关单位的“三味书院”,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构筑省直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读书氛围、读书世界,并坚持每年在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讲书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比赛活动,使读书日成为省直机关单位读书人的一个节日,在引领社会读书上带了一个好头。

  ■王珍 文/摄

  又到人间四月天,又是读书好时节。

  从“正能量·读好书”“新常态·读好书”“立潮头·读好书”,到今年的“新时代·读好书”,一年又一年,浙江省直机关妇委会倾力打造的“三味书院”里一直有琅琅书声传出来。

  省直机关单位,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财经、交通等各行各业,挥之不去、富有感染力的浓郁书香,让越来越多的人闻书香而来,争先恐后报名参加讲书等读书比赛活动。

  读书成为许多人解不开的一个情结,也引领着读好书的社会风气。

  踏准时代节奏读书

  时尚

  4月20日,“三味书院”第四届讲书大赛决赛正在举行。从讲书大赛决赛上,可以明显感受到“80后”、“90后”年轻人绝对不只是手机族,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他们读书、敬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大赛上,选手们所选书目都很“高大上”,除了经典名著,他们也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帮助当代人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书,以习主席为楷模。他们也读马克思、梭罗、惠特曼、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海明威、莎士比亚、车尔尼雪夫斯基、王国维、路遥的等等。读书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学着做有担当的青年人。

  大赛上,选手以自己的智慧和悟性,糅合工作生活的实践体会,把一本本书读出了新的韵味。特别是有些看一遍很难读懂的书,一些很难驾驭的题材,一些时代久远的陌生语境,经过他们具有深度、广度的阅读,千锤百炼的思考,以及清新、生动、活泼的语言诠释,时空的障碍被消除,高冷变得亲切、有温度。听他们讲书,像是聆听智者的谆谆教诲。

  来自省政府办公厅的一位讲书人用平易近人的生活化语言,解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让听众对异化、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等理念秒懂;来自食品药品监督局的一位选手更是从《诗经》里读出了130多种中草药;在选手们的读书里,《人间词话》在词学大师王国维纯粹艺术和纯粹美的学术个性中,呈现出艺术理想的探索和实践的三种境界;《瓦尔登湖》被当作现世的诗和远方;《呐喊》《彷徨》再现鲁迅笔下的人生百态,各种人物瞬间满血复活;读《荀子》《韩非子》,则可以从百家争鸣、改革变法,衍生到“一带一路”经济创新的文明视野和历史情怀。

  每次讲书大赛都能够感受到选手们读的书精彩纷呈,读得广博、精细,更重要的是他们并不是死读书,而是联系实际工作地读书、思考,把读过的书运用于教书育人、文化养人、治病救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学以致用。

  如此具有新时代特色的走心阅读和讲书,彻底击败了学生中流传的“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辞。这才是真正有效、有意义的读书,这样的读书,才能真正滋养人的浩然之气。它也契合了习主席提倡的:“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

  遇见一本好书

  感动

  《红楼梦》《看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遇见一些人,流泪》《梁思成与他的时代》《向前一步》《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自2014年起,“三味书院”就用丰富多彩的书籍堆砌成了世界读书日,培育了一批儒雅美丽的讲书人,让读书日变成机关大院所有人的节日。

  同样的书,因不同的读者品出了不同的意蕴,而让书和人生一起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遇见一本怦然心动的好书,阅读欲望被高高地激起。

  年少时,我们曾艳羡三毛的流浪,心随三毛驻守撒哈拉;我们也曾为徐志摩的爱情争吵:你说他爱林徽因,我说他爱陆小曼;还记得你最喜欢的诗行,“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也为郁达夫究竟有没有被日本人谋杀而跑遍图书馆;还有张爱玲“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闲适……那些人,那些事,是他们或脆弱或坚强的人生,也是我们一起度过的最美好的岁月。

  《遇见一些人,流泪》,就是遇见这些曾被我们关注过的人,让我们重回年少的时光,共同见证他们的脚步,也重温我们的青春。

  脍炙人口的《红楼梦》被财政厅的一位讲书选手解读为现代理财宝典——理财高手王熙凤在受理宁国府丧事时把人事加以梳理组织,做到了:事有人办,物有人管;职责分明,各司其职,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她还出租土地,征收“货币地租”,经常放高利贷牟取重利,大攒私房钱。而探春、李纨和宝钗在临时代理“财政大臣”职务时,则比王熙凤更加有才。她们明确岗位职责、制定财务赔付制度,降低财产损耗,探春还对大观园实行具有改革创新意义的“承包责任制”。薛府、贾府的典当也是一种有效的理财方法,加快了金银货币的流通速度。这些财务管理方法,至今依旧可为财务管理者提供借鉴。

  还有袁枚的《随园食单》,不仅是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精髓,更是反对排场摆阔、崇尚食物自然之美的人生观的体现,大可借古鉴今。

  有人《感恩父母》,有人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有人讲恪守尽职的同事,或者讲自己独特的职业经历……好书的范畴在不断地延伸:身边的好人就是一部好书,精彩的经历和阅历就是好书,工作是书、生活是书、社会是书。只要是用心阅读,悉心体味,都是人生的经典,无不让人感动。

  跟着书本看世界

  精彩

  曾经,微博上盛传一条信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钱包这么小,哪都去不了。横批:看地球仪。”在“三味书院”的讲书大赛上,横批成了另一个版本——“书中去找!”

  比比谁读的书多,比比谁读的书好。2015年的第二届讲书大赛,甚至吸引来自70多家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800多人报名参赛。不管是初赛还是决赛,场场比赛都非常精彩。有幸参与其中,犹如跟一群见多识广的讲书人,天南海北,上天落地,去认识古今中外的人,去体验天上人间的风情,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内涵,得到了最好的还原。

  讲书人的讲读让人共鸣:跟着姜戎走进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内蒙古最后一块靠近边境的原始草原,感受游牧民族的生态风情,蒙古牧民们自由而浪漫地在草原上放养着牛、羊,与成群结队的草原狼共同维护着草原的生态平衡。这样的“旅游”,让我们明白了:人类失去的不仅是草原、不仅是狼,真正失去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失去的是中华民族早期的图腾:自由、独立、顽强、勇敢的精神,永不屈服,决不投降的性格、意志和尊严——这就是《狼图腾》的主题和作家悲怆的呼唤;

  与摩顿森结伴同行,品尝《三杯茶》的清幽香味——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再奉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将用生命来保护你。喝了巴尔蒂人用真诚烹煮的三杯茶,文明与文明之间没有了冲突,心和心之间没有了距离。摩顿森把一次旅行化作了一个生命的承诺,让超越国界与文化区别的大爱造就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奇迹;

  路遥带我们走进了《平凡的世界》。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10年间,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

  而《树上的男爵》,柯希莫则把“诗意地栖居”的地点从大地转移到了树上,那个隔离开现实社会层面的世界,也是一个被我们遗弃和破坏的自然世界,让我们看清了一个比较原始而静谧的空间,也是一个亟待构建的隐喻世界;

  《三体》则带领大家进行了一次无边无际的太空游。四光年外,宇宙深处的人类未知处,“三体文明”正在苦苦挣扎。在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的百余次毁灭与重生逼迫他们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

  一本书,经讲书人在糅合了自己独特感悟、创意、真情和激情之后的精彩诠释,不仅让读书提升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境界,而且还打开了人们多角度看世界的路径。

  读书寻找自己的灵魂

  走心

  “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这是白岩松在《幸福了吗》一书中所写的一段话。

  每到世界读书日,确实会看到不少人有意识地停下匆匆的脚步,似在等候、审视灵魂。讲书大赛里的读书人就是这样的一些人,这群人好像很出世,不管这个世界上风行什么,他们依然从容不迫,不为所动,延续着他们独特的读书模式。参与到这样的读书活动中来,谁都会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不再盲目地被裹挟着随人流狂奔。

  一本一本的书,浓缩着世间精华。读书,也许改变不了我们的世界,却真的可以改变我们的世界观。都说,旅游让人在路上,读书让心在路上。而在“三味书院”参加讲书活动的感觉,是心找到了家。

  每次大赛结束时,几乎每一个参与者都会觉得惋惜,觉得时光过得太匆匆。其实,大赛的结束,又何尝不是一次开始呢?就像我们在读完一本书后,又会翻开另一本书。因为讲书大赛的终极目标并不在于名次,而在于营造读书的氛围,打造更多的书香门第。

  确实,从讲书大赛现场回到家中,大多数人不再像以往那样急于开电脑上网,而是站在书架前寻寻觅觅,重新拾起那些曾经读过或者从来不曾打开过的书,拂去积尘,慢慢翻动书页。当书香溢满了身前身后时,家不再只是在闹市或者郊区的房子,家的大小也不再只是面积的大小。

  不信你也可以马上试试,放下手机,把你读过的好书推荐给父母、爱人和孩子,你会发现:有书,有读书人的家,就是一个世界!


浙江工人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大院里的“三味”读书声 2018-04-21 2 2018年04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