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民声

针对“虚胖海鲜”还需监管出招

微观点:归根到底,放心消费不能依赖于专家支招,而是依托于监管出招。支招只是被动的自我保护;出招才是主动的源头治理。

  ■阮向民

  “虚胖海鲜”听说过吗?这并不是一个网络时代制造出来的新词,而是海鲜界存在已久的猫腻。海鲜在运输和养殖过程中,人为降低盐度就可以让海鲜大量吸水,“虚胖”增重。实验表明,放在低盐度海水中的八爪鱼,增重率达到了23.4%;吸水后的竹蛏,增重率更是达到了30.6%。而且海鲜吸水后,对其寿命、口感都会有较大影响。

  前些年人们见识了“注水肉”,如今人们又领教了“注水海鲜”。相比于直接拿根针管向肉禽体内注水的简单粗暴,“注水海鲜”的手段技术含量更高,手法更艺术。这些无良商贩巧妙地利用海鲜产品对海水的依赖,通过降低盐水的浓度,促使海鲜细胞疯狂吸水增肥。更让人不知不觉产生错觉的是,吸水后的“虚胖海鲜”看上去饱满肥美,感官上更能激起人们的食欲、购买欲,让人心甘情愿地“掏钱买海水”。被人卖了还帮着人家数钱,印验了王朔的那句话: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走出“花钱买海水”之惑,专家和媒体做起了远离“虚胖海鲜”攻略:观察形状,体会手感,注意标识等等。除此之外,专家还建议改变海鲜经营的计量单位,由按斤卖转为按个卖。

  支招自然是必要的,面对无良商贩,掌握更多的购物技能,可以做到有备无患。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专家们的这些提醒,即使看到了,也难以熟练掌握应对自如。而至于购物计量单位,从来不是由消费者说了算。这样的建议商家是否听得进去,就连专家自己也没那么自信。

  归根到底,放心消费不能依赖于专家支招,而是依托于监管出招。支招只是被动的自我保护;出招才是主动的源头治理。每一种猫腻,技术含量再高,手法再隐秘,也无法做到天衣无缝、不留破绽。拿“虚胖海鲜”来说,其命门就在于盐水浓度,借助于简单的仪器,分分钟就能还原事实真相,并不存在技术瓶颈。喊停“虚胖海鲜”的抢钱模式,市场监管是不是该出招了呢?


浙江工人日报 民声 00002 针对“虚胖海鲜”还需监管出招 2018-07-21 2 2018年07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