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企业

挖掘、保护、修缮……

“万众达”重现古建筑往昔光辉

  记者陈和华报道 古老斑驳的古建筑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变迁,折射的是历史,传承的是文明,载托的是灵魂。正是对古建筑有着这样的认知,浙江万众达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正致力于古建筑的修缮保护。

  全国各地收购濒临消失的古建筑,把它们分拆编号入库,进行修缮保护,然后原汁原味地复建出来,使之重现往日光辉,在“万众达”看来,他们是中国古建文化的“首席搬运工”。

  古建筑的灵魂是文化

  上海晓园,原址在兰溪市乡下,是一栋清中期的江南四合院,10年前被“万众达”收购。这栋房子曾是进士宅邸,但被收购时整体已经遭到强烈破坏。“万众达”工匠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把宅子搬到东阳基地,参考年代、历史、风格,历经3年修缮完成,现已在上海朱家角被重新复建出来,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经常有人问我,‘你到底在做什么?’其实这很难解释,我说是做古建,但我们和一般的古建又不一样。”“万众达”的董事长李峰说:“我们做的是可以传承百年的传统古建及文物古建保护,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

  东阳市三贤楼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万众达”副董事长吴永旦对中国古代建筑、建筑史有着深入独到的见解,是古建营造行业内的顶级专家。

  “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可观的古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是自然景观美与人文景观美的有机结合,尤其在建筑特色上有着浓厚的文化根源,综合反映了古人的环境观、审美观、伦理观。”吴永旦认为,现在仿建的明清古建筑,都以追求翻新速度、追求数量为主,往往忽视了建筑本该有的文化传承,少了古建筑本该有的灵魂。他提倡,在复建中保护、在保护中修缮、在修缮中传承、在传承中发扬,要赋土地以历史,赋城市以文化。

  想把古建筑留在家乡

  李峰和吴永旦都是东阳人,生于“百工之乡”。对吴永旦而言,东阳木雕是家传绝学。他长期从事中国古建筑保护、研究工作。从业十多年,保护、修缮、收藏的古建筑有800余座。

  2015年,吴永旦用金丝楠木打造的“中国大舞台”代表中国元素出征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获得了极大关注。2016年,吴永旦回家乡高大村成立了“三贤楼”,致力于培养古建人才,重塑“东阳帮”在古建营造行业的盛名。

  “万众达”旗下有50多名石雕大师、100多名砖雕艺人、200多名榫卯匠人和200多名雕刻大师。凭借着这支团队,几年下来,“万众达”打造了颖上管仲老街、黄山御前侍卫等项目作品,前几年热播电视剧《武林外传》取景地的古建筑也是出自“万众达”之手。

  据悉,“万众达”多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收购了700余栋古建宅院,建成了9个古建拆装、修缮、复原仓库基地,每个仓库基地规模超过了百亩,按照目前的储存量,这些原汁原味的古建筑足以轻松造出一个乌镇规模的古建筑群。

  “别人根据土地建造房子,我们则根据建筑选地。有历史的建筑‘搬’到哪里,哪里就平添了历史和文化。古建承载不止是建筑本身的历史,还有建筑的故事和文化。每个门当户对,每个照壁、构造、花隔甚至木雕、砖雕都有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万众达”方面表示,这批古建筑原料也成了“万众达”最宝贵的财富。李峰和吴永旦都有一个情结,希望能够找到合适的项目,把他们毕生积攒的古建筑留在家乡的土地上,用古建筑作品表达他们作为一个匠人的乡愁。


浙江工人日报 企业 00002 “万众达”重现古建筑往昔光辉 2018-07-27 2 2018年07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