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职工

我国县域创伤救治体系的“领头羊”胡培阳:

打通生命急救“绿色通道”

胡培阳(左一)与病人亲切交谈

  记者杜成敏 通讯员钱青报道 今年4月20日,天台县人民医院被授予“中国创伤救治中心建设示范基地”称号。这是目前全国县级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创伤中心建设示范区和示范基地。

  这一系列荣誉,与一个人密切相关。他就是天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兼创伤中心主任胡培阳,以他为代表创立的“中国县域创伤救治体系——天台模式”,得到了国内创伤专家的高度肯定。

  由于贡献突出,今年5月,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严格标准

  打造过硬的创伤团队

  2012年,胡培阳放弃了省级医院的邀约,从台州医院急诊外科来到了天台县人民医院,担任创伤外科带头人。而在当时,天台县人民医院外科基础并不好。

  “不能拿病人来搞试验,医生一定要有过硬的业务水平。”胡培阳要求手术团队医生必须接受技术培训,他自制了模拟腹腔镜培训箱,亲自授课,并定下了严格的考核标准:课上不发培训教材,课后择期考试,培训完成后还要进行技能比赛,按排名给予不同的奖励。在他的带领下,全院医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每次急救培训都座无虚席。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领先的微创技术,在这一领域,天台县人民医院一直是空白。作为国内极少数集外科技能与DSA技术于一身的创伤专家胡培阳,目前已在天台县人民医院带出了6名掌握DSA技术的医生;在他的努力下,县人民医院还具备了独立开展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技术能力,目前能独立开展这一技术的医院,台州市也仅有两家。

  以胡培阳领衔的创伤救治团队,在县一级人民医院急诊手术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成果:术前抢救室滞留时间缩短至1小时以内,ISS16分以上严重创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达95%,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严重损伤病人救治成功率达92%。胡培阳也因此在我国创伤领域名声大振。

  仁心仁术

  创造生命急救“零距离”

  在同事眼里,胡培阳是个“铁人”。他每天的工作时间,经常在11个小时以上。“只要医院需要我,我肯定随叫随到。”他太清楚,时间对于创伤患者来说,就是生命。

  2013年,天台县人民医院提出建设“生命急救零距离”工程,而担当这一重任的核心人物,就是胡培阳。

  “‘生命急救零距离’的关键在于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为病人救治赢得宝贵时间。”胡培阳解释。

  为实现急救一体化,他带领创伤团队进行了多项创新整改。将120急救中心、急诊外科、创伤门诊、创伤病区、EICU整合为一体,成立创伤中心,想方设法减少院前急救时间。从胡培阳的手机上,不仅能实时查看120救护车上病人情况,还可以进行实时指导。医院急诊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情况,提前准备,降低严重创伤的病死率、致残率。“一切创新的做法,都来源于患者的实际需要。”胡培阳说。

  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先进的创伤理念、丰富的救治经验和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胡培阳已成为全国知名创伤学专家,每年20余次受邀在省市乃至全国会议上讲课,是国内颇受欢迎的创伤救治培训老师。

  意外不分时间,对于创伤科医生来说,没有休息日、连做10多个小时手术都是家常便饭。可胡培阳从来不抱怨,每当那些濒临死亡的生命在他手上重获新生,胡培阳心里就油然而生一种价值感、成就感。

  “救人一命,是医生的职责,更是我的人生价值,何乐而不为?”胡培阳淡然一笑,他说自己一直记得天台县人民医院院长陈昕昳谈起“无主病人”时的一句话:“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无主病人,善待无主病人就是善待自己。”他以此为鉴,时刻以一名医者的仁心仁术,去认真对待每一个生命。


浙江工人日报 职工 00003 打通生命急救“绿色通道” 2019-06-04 2 2019年06月04日 星期二